平潭國際旅游島擦亮文化成色
作為大陸距離臺灣本島最近的地方和國際旅游島,福建省平潭島正擦亮文化成色,穩步推進國際旅游島建設。
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主任林文耀日前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平潭要進一步突出文化賦能,做深做細做實做成“文化文章”,讓文化成為平潭國際旅游島和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先行區的支撐,助力打造國際知名海島休閑旅游目的地。
作為兩岸融合發展的實驗區,平潭集綜合實驗區、國際旅游島、自貿試驗區等于一身,已成為“閩臺合作的窗口”“國家對外開放的窗口”。自實施開放開發以來,平潭面對文旅資源豐富但開發利用不足問題,堅持以文化增進兩岸情感認同,推進國際旅游島建設。
近些年來,平潭打造了國際南島語族考古研究基地、兩岸國學中心等一批文化品牌,引進了華僑城歡樂南島、世茂海峽戀島等一批重大文旅產業項目,實施了平潭南北街文化街區改造等一批文旅項目,打磨了石頭厝、藍眼淚、石頭會唱歌等一批文創品牌,搶救了藤牌操、詞明戲等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吸引了臺籍導游、社區營造師、文創團隊等一批臺灣同胞落地發展。
如何讓文化成為平潭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林文耀認為,要讓中華文化更“火”。
兩岸國學中心成立兩年多來,吸引兩岸國學名家紛紛加盟。平潭利用兩岸國學中心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基地,組織實施“海峽學者”國學名家引進計劃,建立兩岸學者專家智庫,開拓“國學+研學”“國學+文創”等發展路徑,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轉化,打造兩岸同胞的共同精神家園。
平潭殼丘頭遺址,是閩臺史前文化之源,也被考古學界認為是研究南島語族起源地的關鍵區域。目前,國際南島語族考古研究基地在考古勘探、文物修復、課題研究等方面已取得重大進展。
為讓歷史文化更“活”,平潭正在著力盤活這一古老的文化IP,啟動建設南島語族博物館和祭壇,規劃建設殼丘頭遺址公園和海壇海峽水下遺址公園,抓好殼丘頭歷史遺址群的后期考古發掘工作,推動考古、研學、教育、旅游一體發展,打造面向島嶼國家的獨特文化名片。
平潭獨有的“海絲”、海防、漁耕等地域文化特色鮮明。林文耀表示,將進一步加強本土文化發掘,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系,用好用活藤牌操、詞明戲、貝雕、盤詩等非遺文化;利用五福廟“一廟兩城隍”“敧頭媽祖”等兩岸共同民間信仰,增進兩岸民俗信仰交流熱度。
平潭今年計劃重點推進竹嶼灣歡樂南島、大練海峽戀島等文旅產業項目,建成國際演藝中心、海洋科技文化中心等一批文旅項目;發展數字文化和創意文化產業,以創意連接文化與旅游,推動設立兩岸文創孵化基地,開發制作以最美公鐵大橋、石頭厝、藍眼淚、國學潮等為主題的文創產品。(記者 龍敏)
標簽: 平潭國際旅游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