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中科院因近千萬的續訂費用不堪重負,停用中國知網數據庫”的消息在網絡引發熱議。4月1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方微博賬號也關注了這一學術圈內的熱點事件,并呼吁“開放科學”。
4月21日,天目新聞記者從浙江理工大學法政學院特聘副教授郭兵處了解到,因個人用戶無法通過中國知網平臺獲得“查重”服務,郭兵于去年12月通過浙江移動微法院提交了關于“中國知網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起訴材料。今年3月21日,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正式受理此案。
圖片來源:受訪者
“知網沒有正當理由拒絕向個人用戶開放學術不端檢測系統服務,這違反了反壟斷法。”郭兵告訴記者,“起訴之后法院進行了調解,但是調解沒有成功。”
2019年,郭兵曾因不滿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將年卡用戶入園方式從指紋識別升級到人臉識別,以侵犯隱私權和服務合同違約為由將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告上法庭,該案也被稱為國內“人臉識別第一案”。據此前報道,經過兩審,郭兵得到1038元的賠償金,其面部特征信息和指紋信息均被刪除。據悉,該案件入選2021年度中國法治實施十大事件。
在談到中科院停用中國知網一事,郭兵告訴記者,“中科院事件主要針對的是論文數據庫的查閱下載,而我起訴的是知網查重這塊增值服務。”郭兵認為這兩件事看似是針對不同內容,但關聯性是有的,“就像一塊硬幣的兩面性,一面是中科院事件中知網低成本高收益‘販賣’學者論文,另一面就是我起訴知網利用這些學者的論文收費提供一個毫無成本的查重服務。”郭兵介紹,中國知網提供的查重服務幾乎不需要支付給任何期刊相關的成本,“查重只是知網的一個技術,這個技術建立在它原本就有的論文數據庫上。”
教授自費用學校系統查重
“損害了我的合法權益”
2021年10月18日,郭兵收到短信通知表示,他投稿論文已通過初評,需要提供論文的查重報告。隨即,郭兵登陸知網學術不端檢測平臺,發現無法獲得學術不端檢測系統服務(即“查重”服務)。在向所在學院、學校圖書館等部門了解后,郭兵得知中國知網查重服務并不對個人用戶開放,學生若需查重只有在每年畢業論文提交時,教務處才向各個學院定額開放中國知網“查重”服務,而教師則只能通過學校圖書館繳納一定費用后才能獲得該服務。不得已,郭兵最終向圖書館工作人員繳納了30元查重費用,才獲得查重報告。
圖片來源:受訪者
在親身經歷這次付費“查重”服務后,郭兵認為中國知網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損害了其合法權益。在與多位同行討論后,郭兵決定通過訴訟的方式進行公益性維權,“知網沒有正當理由,拒絕向個人用戶開放學術不端檢測系統服務、通過明顯不合理的合同條款限定單位人員使用學術不端檢測系統服務等。”
2021年12月,郭兵通過浙江移動微法院提交了《民事起訴狀》,主要訴訟請求為,“知網立即停止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包括向個人用戶開放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服務”。
圖片來源:受訪者
他提交了兩組證據,證明知網在知識內容與服務領域具有市場支配地位,以及知網利用其地位損害個人的合法權益。
今年3月21日,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正式受理了此案。
截至2022年4月22日,天目新聞記者通過中國裁判文書網檢索發現,目前還未有關于中國知網涉嫌壟斷而被起訴并判決的案件。此外,從公開披露的相關信息也沒有發現中國知網涉嫌壟斷的訴訟案件。
郭兵接受天目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本案或許將成為中國知網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而引發的第一起反壟斷訴訟案件。最后郭兵提到,“其實就像中科院停用知網,我起訴知網最終目的都是希望能夠推動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盡快啟動對中國知網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反壟斷執法,推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呼吁的開放科學早日實現。”
中國知網無法被取代的“壟斷”地位?
市場監管總局正在核實研究
據中國知網官網介紹,CNKI2.0的目標是建成全方位服務中國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及共建“雙一流數字圖書館”。
圖片來源:中國知網
眾所周知,一到每年畢業季,中國知網成為大部分畢業生的首選文獻獲取網站。據公開媒體報道,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知網全文期刊數據庫收錄的獨家與唯一授權期刊3964種,占我國期刊總量達43%。此外,知網在高校市場上的占有率是100%,有90%以上的中國學術資源檢索和全文下載,都是來自知網。其文獻收錄總量超過2.8億篇,碩博士論文量達到300萬篇以上。
一位正在香港讀博的吳先生向天目新聞記者介紹,若是查閱中文期刊肯定首選是中國知網,“畢竟期刊種類論文等等更豐富。”
記者通過中國知網官網了解到,知網對不公產品類別計費標準也不同,例如期刊全文中常規數字出版計費標準為0.5元每頁,學位論文碩士學位論文收取7.5元每本,博士學位論文9.5元每本。其他產品類別包括會議論文、年鑒、工具書、專利、科技成果等都有明確的計費標準。但據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12月22日以前,中國知網上的碩士學位論文下載費用是15元/本,博士學位論文下載費用是25元/本。
圖片來源:中國知網
記者檢索發現,中國知網官網發布的《關于向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領取學位論文稿酬的通告》顯示,2008年(含2008年)以后的博士論文和碩士論文在知網出版,博士論文作者僅可獲得400元面值檢索閱讀卡及100元現金,碩士論文則獲得300元面值檢索閱讀卡及60元現金作為稿酬。而2008年以前的博士論文和碩士論文稿酬更低。
圖片來源:中國知網
吳先生表示,這個價位的稿酬可以說是非常便宜了。
據媒體數據統計,2012年至2021年的10年間,至少有6所高校發布公告表示暫停使用知網,原因均為知網續訂價格漲幅過高。
對于知網模式,北京市知識產權庫專家董新蕊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知網用很低廉的價格收錄期刊文章,后期下載還需付費。而作者需要自己提出申請,知網才會支付很低的版權費,“這是打著擦邊球的變相侵犯別人著作權法來謀取暴利的行為,注定不能持久。”
知網是否存在壟斷行為?據公開媒體報道,3月9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一司在回復網上留言時表示,市場監管總局正在核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