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吳昌華
視頻剪輯 吳昌華
通訊員 黃明月 冉強
(資料圖)
10月20日上午11時許,在武漢市公安局特警支隊江南機動大隊水果湖駐巡崗內,從云南臨滄趕來的武存德迎來了一名流浪漢,武存德拉下口罩,調皮地湊近流浪漢仔細打量,咧開嘴笑了:“我是存德!來接你咯!”
流浪漢名叫武天華,16年前離開云南老家外出打工,遭遇種種不順,以流浪為生,與家人也斷了聯系。10月初,特警隊員王炳揚注意到這個流浪漢,從搭訕開始,兩人成了朋友。武天華敞開了心扉,王炳揚幫他找到了家人。
當日,武天華的妹妹同時從湖南常德趕來相見。當日,兄妹三人加急訂制了一面錦旗,10月21日,起程回家前專程來到特警崗贈送錦旗。
特警隊員見到流浪漢
巡邏特警搭訕流浪漢交朋友
10月22日,武漢市公安局特警支隊江南機動大隊民警王炳揚回憶了結交流浪漢朋友的經過。
今年9月份開始,王炳揚帶領劉千會、周子杰兩名新警在街道口路段徒步巡邏。10月初,王炳揚注意到,巡邏途中經常見到一名流浪漢。這名流浪漢個子不高,皮膚黝黑,戴著一頂棕色鴨舌帽,行走有些不便,手里拄著拐杖,視力也不太好。他有時在垃圾箱里翻找食物,有時盯著行人和來往的車輛發(fā)呆。王炳揚有心幫助,又擔心流浪漢不領情。
王炳揚介紹,看上去,這名流浪漢流浪的時間不短了。憑經驗,一些流浪漢已經習慣了流浪生活,因各種原因不愿聯系家人,而且對外人有較強的戒備心。為了接近流浪漢,王炳揚從搭訕開始。“師傅,您要把口罩戴好啊!”王炳揚經過流浪漢身邊時,微笑著提醒。一連幾天,王炳揚只要見到流浪漢就上前打招呼,流浪漢對這名警察漸漸放下了戒備。
特警隊員與流浪漢談心
從打招呼到閑聊幾句,兩人熟悉起來。在外流浪走過的地方多,王炳揚把話題引向各地風情,自然而然地聊到了家鄉(xiāng)。流浪漢告訴王炳揚,自己名叫武天華,家在云南省永德縣,是一個靠近中緬邊界的小縣城,那里盛產芒果和荔枝,縣城很小但環(huán)境宜人。
武天華說,他生于1973年,2006年,他從老家去往江蘇打工,做過玻璃回收生意,出于各種原因創(chuàng)業(yè)失敗,不好意思告訴家人,與家人失去了聯系,慢慢開始了流浪生活。十幾年來,他一直靠撿拾廢品為生,涵洞、樓道、地下停車場就是他的住所。
弟弟流下激動的淚水
找到了失散16年的親人
話匣子打開了,兩人成了朋友。10月16日,王炳揚給他的流浪漢朋友帶來了水果和食物。武天華的眼眶濕潤了。
王炳揚趁熱打鐵,提出先幫武天華補辦身份證,以此進一步確認武天華的身份,便于下一步尋親。武天華同意了。
10月17日上午,王炳揚帶著武天華來到派出所,通過核實姓名和出生年月等信息,武天華補辦身份證,通過當地派出所,查到了武天華的具體戶籍地址:云南省臨滄市永德縣德黨鎮(zhèn)。
接下來,就要尋找武天華的家人,這時,王炳揚想起自己在云南臨滄市工作的一位老同學。通過老同學,王炳揚得到一張通訊錄,列有德黨鎮(zhèn)所轄的2個社區(qū)和16個行政村負責人的電話。幾經調查確認,王炳揚打聽到,巖岸山村武家寨二組的一家,有人失蹤多年,各項信息都與武天華相似。在村干部的幫助下,當晚,王炳揚與武天華的弟弟、妹妹通了電話,加了微信。
功夫不負有心人,王炳揚給武天華的弟弟、妹妹發(fā)去了照片,弟弟、妹妹都很興奮,確定這名流浪漢就是全家人苦盼了16年的親哥哥。弟妹二人決定盡快趕赴武漢。
兄妹三人送錦旗
兄妹三人相擁熱淚盈眶
10月20日上午11時許,弟弟武存德輾轉16個小時跨越2300多公里,從云南永德縣來到武漢,妹妹武天葉隨后也從湖南常德趕來了。在武漢特警水果湖駐巡崗內,武存德見到哥哥走上前,調皮地湊近與哥哥對視,開心地笑著,拉起了哥哥的手。兄妹三人情不自禁擁抱,熱淚盈眶。
鄉(xiāng)音未改,兄弟三人用家鄉(xiāng)話聊起了往事。弟弟告訴哥哥,7年前他曾在武漢工作過一段時間,沒想到今天在武漢與哥哥相見,也許這就是緣分。
妹妹告訴哥哥,父親在哥哥離開家后的第二年就離世了,母親在2013年查出阿爾茨海默癥,近幾年病情還比較穩(wěn)定,如果哥哥回家,母親一定會很高興。得知父親已經去世了15年,武天華露出難過的表情。
離開特警駐巡崗后,兄妹三人加急訂制了一面錦旗,寫著“民警天道扶人民,找回親人全家馨”。10月21日上午,兄妹三人捧著錦旗來到特警水果湖駐巡崗,與特警們道別。
臨走時,王炳揚提醒姐弟倆,武漢的醫(yī)療條件很不錯,一定要帶哥哥去正規(guī)醫(yī)院治療眼睛,他看不清東西可能患了白內障。姐弟倆用力地點頭表示同意。
兄妹三人說,現在他們最大的心愿是,回家吃一餐缺席16年的團圓飯。
(圖片由通訊員提供)
(來源:極目新聞)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