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精心幫扶培育。實施高新企業梯次培育三年計劃,建立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探索梯次培育模式,加強調度和動態監測,及時跟蹤幫扶,目前已入庫企業400余家。
二是聚力技術攻關。圍繞智能裝備、現代煤化工、互聯網大數據等重點領域產業需求和技術難題,積極組織企業和科研院所申報省科技重大專項及重點研發就項目。2022年,全市共獲得省重大專項立項3項、省重點研發立項16項。
三是健全引育機制。把引進和培育高層次科技人才作為重點工作,圍繞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現代醫藥、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培育“50·科技之星”創新團隊79家;通過集中開展重點產業關鍵技術攻關、新產品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培育創新團隊,凝聚培養創新人才320人,帶動企業資金投入4019.91萬元,研發產生科技成果301項。
四是提升創新能力。支持煤炭開采國家工程技術研究院等5所科學研究中心建設,完善科技研發“沿途下蛋”機制,推進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融通發展。目前,全市共有國家級創新平臺6家、省實驗室1家、省重點實驗室5家,建成各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23家。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