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合肥,查一份檔案,要花多少時間?答案是1分鐘。近日,記者獲悉,截至目前,合肥市檔案館館藏檔案已全部建立案卷級、文件級電子目錄,檔案目錄數字化率達100%。
“之前市民查閱檔案,需要經過登錄身份信息、工作人員查閱紙質檔案目錄、查找檔案存放位置,到庫房調取檔案等流程。”合肥市檔案館科技信息處處長蔡學龍表示,那時平均查閱一個檔案要10分鐘左右,查詢過程既費時又費力,如今只需要刷本人身份證、輸入查詢關鍵詞這兩個步驟,檔案就會在自助查詢機上顯示出來,“一分多鐘就能完成。”
從10分鐘縮短到1分鐘,實現檔案的“指尖查”,這得益于合肥全國示范數字檔案館系統的建設。據了解,合肥市檔案館全國示范數字檔案館項目于2017年底立項,按照存量數字化、增量電子化、利用網絡化的要求進行建設。2020年7月,項目通過驗收并開展試運行,于今年8月順利通過“全國示范數字檔案館”系統測試。
該負責人介紹,在合肥市檔案綜合管理平臺上,自1949年至今的政府各部門檔案分門別類收錄在系統內,文書、圖片、錄音、錄像等大類下細分的大量條目可實現分字段檢索,為檔案查閱、溯源提供了科學化手段。
為確保檔案數據安全,館內另外配置了專門的備份一體機,支持數據庫在線備份,并制訂定時備份計劃,按時按期進行備份。同時,系統具備數據恢復功能,可對數據進行恢復。
與此同時,在基于局域網的數字檔案資源管理平臺上,除了可以對館藏檔案進行數字化管理,平臺搭載的智能庫房管理系統還可以全景展現實體庫房三維立體圖,實時監測實體庫房溫濕度、遠程查詢檔案所存位置。
截至目前,合肥市檔案館館藏檔案已全部建立案卷級、文件級電子目錄,檔案目錄數字化率100%,檔案數字化率93.94%。
此外,合肥市檔案館還使用“安徽省數字檔案資源共享平臺”,開展省、市、縣(區)檔案資源共享利用,實現全市、全省和長三角區域檔案“互聯互通、異地查檔、跨館出證”。
(合報全媒體記者 李潤媛)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