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清明始種,白露起姜。近日,記者來到位于銅陵市義安區天門鎮天門村的金豐元農業發展基地內,基地負責人錢雪芹正在帶領村民采收鮮姜,姜田里彌漫著濃郁、清新的姜香味。
近年來,天門鎮將銅陵白姜作為特色產業大力發展,積極培育經營主體,廣泛開展技術培訓,涌現出一批白姜生產企業和種植大戶,全鎮種植面積3500余畝。
“我們在天門村流轉2200畝土地,目前已種植315畝白姜,包括一塊60畝的土壤改良田、一塊大棚種植試驗田?!卞X雪芹說,為了提高白姜產出效益,在傳承銅陵白姜傳統種植技術基礎上,應用了大棚種植、機械作業、滴灌噴淋等技術,并嘗試了預防姜瘟病發生的土壤改良方法,打造了監控溯源物聯網,后期上市的產品可實現掃碼溯源。
“雖然今年受旱情影響造成了一定減產,但我們通過科技賦能種植和適當延遲白姜上市時間,保證畝產穩定在1500公斤左右,再加上今年白姜市場行情好,我們有信心實現增收?!卞X雪芹說。
位于天門鎮的銅陵南門姜業專業合作社,記者看到起姜機在綠油油的姜田里穿梭,當地農民將白姜從松動的土中拔起,擺放整齊,等待運輸。
“狀如‘佛手’,鮮嫩飽滿,你看我們種出的白姜多好?!笨粗捉仆炼?,南門姜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章文俊告訴記者,由于實施了精細化管理,畝產要比常規種植高出300公斤以上。
“從冬季恒溫留種,到春季常溫育種,科技手段貫穿其中,我們還建成了白姜種姜催芽廠房以及專門的保鮮貯藏庫。”章文俊告訴記者,合作社與省內高校、科研機構合作,選育改良白姜新品種、探索保種催芽新途徑、示范推廣栽培新技術,已經取得了相關專利。
在該合作社的深加工工廠,采收來的白姜完成去皮、清洗等工序,隨后被送入“陽光房”進行晾曬。
“我們已經形成了育種、種收、加工一體化模式,收益不錯呢!”章文俊說,合作社去年已實現經營性收入216萬元,今年有望進一步增加。
見習記者 許昊杰 記者 劉洋 通訊員 李曙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