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稻香秫熟暮秋天,阡陌縱橫萬畝連。10月10日,在郎溪縣飛鯉鎮橫閘村,藍天白云下,微風拂過,稻浪翻滾,呈現出一幅壯美的豐收畫卷。
在種糧大戶邢逸明承包的水稻田里,幾臺收割機往來穿梭,沉甸甸的稻穗被卷入機器,金燦燦的稻粒從卸糧口飛瀉而下,裝滿一臺臺運糧拖拉機。
“以前種田抽水、割稻、曬糧都靠人工,現在機械化種田方便又快捷。收割上來的稻子由經紀人現場拖走,省時省力省心。”邢逸明告訴記者。
不遠處,伴隨著一陣陣機器轟鳴聲,今年46歲的種糧大戶陳木紅正熟練地駕駛著收割機在自家稻田搶收稻谷。
“我種了1000畝水稻,全部機收,每臺收割機日均收割四五十畝,是人工的幾十倍。水稻收割后,秸稈粉碎還田、增肥地力,為來年的豐收打好基礎。”陳木紅說,如今都是機械化種田,“ 平田整地用大型機械、打藥施肥用無人機,農機覆蓋耕、 防、種、 收各個環節,種得好、收得快、丟損少,是增產增收的好幫手。”
進入秋收以來,為保障成熟的稻谷顆粒歸倉,郎溪縣著力提升農機作業水平,鼓勵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大戶通過強化農機手培訓力度,著力提高作業技能、水平和機具使用效率,全面開展訂單作業、承包作業、一條龍作業。該縣先后投入500多臺聯合收割機、 多臺打捆機、 多臺大中型拖拉機,100 600 引導農民適時收獲,切實降低機收損失率,做到成熟一塊、收獲一塊。
郎溪縣今年水稻種植面積43.6萬畝,目前已收割近10萬畝,預計本月底完成全部收割。
通訊員 余克儉 記者 張敬波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