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青鹽鐵路開通,標志著連云港和鹽城跨入高鐵時代,全省鐵路通車里程突破3000公里,這個消息令蘇北尤其是連云港、鹽城地區的群眾十分興奮,意味著蘇北人的出行開始“加速”。目前,全省有連淮揚鎮、滬通、連徐等8條鐵路在建,里程達1460公里。據省交通運輸廳、省鐵路辦介紹,江蘇正加快建設覆蓋全省的高速鐵路網,在抓好在建工程的同時,全力推動寧淮、北沿江、通蘇嘉甬、滬蘇湖鐵路等一批高鐵或城際鐵路盡早開工建設,到2020年,全省鐵路運營里程將突破4000公里,其中高快速鐵路達到2700公里左右,覆蓋超過70%的縣級節點,所有設區市之間2小時可達。
青鹽鐵路開通 連鹽跨入高鐵時代
“到青島、北京,更方便了!”青鹽鐵路開通的消息,讓鹽城和連云港沿線沸騰,群眾的熱議,飽含著對出行更便捷的喜悅:盼星星盼月亮,做了很久的高鐵夢,終于實現了!
青鹽鐵路(青島-鹽城),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中第一縱“沿海通道”的一部分,北起青島,南至鹽城,鐵路分為青連段和連鹽段兩部分。青鹽鐵路全長428.752公里,我省境內約242公里,其中連鹽段234公里、青連江蘇段8公里。
青鹽鐵路江蘇段共設置11個車站,其中贛榆站、連云港站、響水縣站、濱海港站、阜寧東站、射陽站、鹽城北站等7個站目前具備客運功能。今后,青鹽鐵路還將與鹽通鐵路、滬通鐵路無縫對接,可成為山東半島經我省沿海三市至上海的快速鐵路通道。
青鹽鐵路開通后,一舉改寫連云港市贛榆區、鹽城市響水縣、濱海縣、射陽縣等地不通客運火車的歷史,連云港和鹽城跨入高鐵時代,結束了“除徐州外蘇中蘇北其他地區不通高鐵”的歷史。“這條高鐵的開通,不只改變沿線百姓的出行方式,也將改變連云港和鹽城的風貌!”兩地群眾紛紛感慨。
青鹽鐵路開通后,從鹽城、連云港至北京、青島等地的高鐵和動車組運行時間較之前的最快普速列車將減少近4個小時,至石家莊較之前減少7個多小時。
青鹽鐵路連鹽段經過地區為沿海地區,這里河流縱橫、水系發達、環境優美,歷史文化和人文底蘊十分豐厚。建設方案充分與沿線自然條件結合,將此打造成為蘇北地區生態線、人文線、風景線。線路兩側分隔帶種植喬木、灌木等植物,形成“四季常青、三季見花”的綠色生態長廊,能夠發揮降低噪音、美化環境的作用。沿線車站經整體布局,“一站一景,站站有景,景景不同”,園林藝術與生產生活設施融為一體,體現出“一站一特色”,比如阜寧站種植櫻花,射陽站種植紫金花,濱海站種植海棠花,這些車站連成一線,讓旅客得到視覺享受。
全省鐵路建設如火如荼
鐵路是國民經濟大動脈、關鍵基礎設施和重大民生工程,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關重要。
“十一五”以前相當長一個時期,我省開通運營的鐵路主要是建設年代較早的國家干線鐵路,如京滬鐵路、隴海鐵路。上世紀90年代,我省自主建設了第一條地方鐵路——新長鐵路,該鐵路于2002年全線建成。2001年開工建設寧啟鐵路一期,于2005年建成。“十一五”期間到“十二五”前兩年,國家鐵路建設特別是高速鐵路建設逐步啟動,我省配合推進國家“四縱四橫”骨干網的鐵路項目建設,相繼開工建設了滬寧城際、京滬高鐵、寧杭客專、寧安城際、鄭徐客專等高速鐵路及寧啟鐵路復線電氣化改造項目。通過積極爭取,還開工建設了海洋鐵路、豐沛鐵路和宿淮鐵路等項目。
進入“十三五”以來,江蘇搶抓機遇,把鐵路作為全省基礎設施建設的重中之重,全省鐵路進入了大建設、大發展的嶄新階段。今年鐵路建設的主要目標任務是:完成鐵路建設投資420億元;建成連鹽鐵路、青連鐵路、連云至連云港東增二線,完成寧啟鐵路二期和符夾鐵路擴能改造項目主體工程;全面開工建設鹽通鐵路,開工建設蘇南沿江鐵路。截至目前,年度各項目標任務全部達到序時進度,預計全年新建成鐵路336公里,改造21公里。
據省鐵路集團相關人士介紹,連鹽鐵路通車后,江蘇累計建成鐵路20條計3033公里,其中時速250公里以上的高速鐵路里程846公里,時速200公里以上的高快速鐵路1811公里,時速200公里以下的普速鐵路里程1222公里,鐵路過江通道2座。
目前全省在建鐵路總投資規模約2500億元,在建規模位居全國前列。省鐵路辦人士介紹,我省鐵路主要在建項目包括:2014年12月開工的寧啟鐵路二期和今年開工的符夾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即將建成通車; 2014年3月開工建設的滬通鐵路一期,計劃2020年建成通車,其中過江通道滬通鐵路長江大橋是目前國內跨度最大的斜拉橋,也是世界上最大跨度的公鐵兩用斜拉橋;2014年12月開工建設的連淮揚鎮鐵路,預計2020年建成通車,其中過江通道五峰山長江大橋是世界首座大跨重載高速鐵路公鐵兩用懸索橋;2015年底開工建設的徐宿淮鹽鐵路,預計2019年建成通車;2016年11月開工建設的連徐高鐵,預計2020年建成通車;2018年1月開工建設的鹽通鐵路,將全力爭取提前至2020年建成通車;2018年10月開工的蘇南沿江城際鐵路建設正加快推進。
此外,我省正加快推進寧淮、北沿江、通蘇嘉甬、滬蘇湖等一批鐵路項目前期工作,爭取早日開工建設,不斷優化路網布局,有效提升服務區域經濟發展能力,滿足人民群眾美好出行的需求。
系統謀劃全省鐵路建設發展格局
高鐵是改善發展環境、提升發展優勢、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引擎。改革開放以來,江蘇交通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鐵路特別是高鐵一直是我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短板。黨的十九大以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省委十三屆三次、四次全會和今年初省“兩會”都明確要求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特別是要加快補齊高鐵等突出短板。為此,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深入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聚焦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要求,深刻認識“最迫切”的深刻內涵,系統謀劃、制定印發了《關于加快建設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支撐和引領全省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一年來,全省上下緊緊圍繞“以我為主、自主發展”的要求,全力突破阻礙鐵路建設發展的瓶頸制約。5月18日,省鐵路集團正式掛牌成立,鐵路項目的規劃、審批、建設、運營職責邊界進一步厘清,統分結合、分工協作、合力推進鐵路建設的良好工作格局加快形成。按照“蘇北突破、蘇中提升、蘇南優化”的要求和思路,加強規劃引領,統籌全省鐵路建設發展工作。省發改委牽頭開展了《江蘇省沿江城市群軌道交通建設規劃》修編工作,目前該規劃已經通過國家鐵路局的行業審查,國家發改委正在啟動批復程序,這將為寧淮鐵路、寧(宣)黃鐵路等項目實施提供有力的規劃支撐。積極配合中鐵總公司開展《長三角地區城際軌道交通網規劃》修編工作,努力爭取將涉及我省的重大項目納入規劃體系。中鐵總公司和省政府聯合批復了《南京鐵路樞紐總圖規劃(2016-2030年)》,規劃到2030年形成連接北京、上海、杭州、合肥、淮安、南通、黃山、安慶等8個方向共15條引入的環形放射狀南京鐵路樞紐,形成“米”字形高鐵網。
加快重點鐵路項目的落地和推進。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省各有關部門和沿線各地黨委政府合力支持鐵路建設加快推進。鹽通鐵路開工后,省鐵路辦會同省鐵路集團隨即將工作重點轉移至蘇南沿江城際鐵路,通過倒排前期工作推進計劃和“橫道圖”,安排專人緊盯審批流程,超常規完成了可研和初設批復,為項目的按期開工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全力加強在建工程建設保障。年初,會同建設單位認真梳理今年計劃建成通車項目需協調解決的事項,按照“倒排工程時間節點、明確路地雙方職責”的要求簽訂了責任書,及時召開施工現場協調推進會,協調解決各類矛盾和問題。堅持“三方雙向”工作聯系單和資本金解繳情況按季度通報制度,督促沿線各地加快用地交付、拓展籌資渠道,督促建設單位優化施工組織計劃。
圍繞交通運輸結構調整的歷史機遇,大力建設綜合交通樞紐,以“零換乘”為目標,加快建設一批以高鐵站場為核心的綜合客運樞紐,提升樞紐內部各種運輸方式換乘便捷性,重點建設南京全國高鐵綜合樞紐。突出運輸結構調整,深化貨運體系的研究,按照省委提出的發展“樞紐經濟”“總部經濟”理念,結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推進運輸結構調整三年行動計劃》、中鐵總公司開展的全國高鐵快遞聯網運行、高鐵物流基地的布局和建設標準研究,啟動了我省鐵路貨運體系的研究。
我省將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把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打造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標桿和示范項目”等指示精神,加快推進鐵海聯運和中歐班列發展,提升“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水平。積極爭取中鐵總公司和中鐵上海局集團的支持,提升既有鐵路的貨運功能;全面加快疏港鐵路建設,打通公鐵水聯運、江河海聯運“最后一公里”,變普速鐵路既有線、專支線為“公轉鐵”“多式聯運”的黃金運輸線。
以更高的站位謀劃鐵路發展,以更快的節奏推進前期工作,以更實的舉措強化建設保障,我省鐵路建設進入了大建設、大發展的嶄新階段,以高鐵為骨架的多層次軌道交通體系正逐步形成,“軌道上的江蘇”越來越近。
標簽: 青鹽鐵路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