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墳場。
從深受市場熱捧,到經歷野蠻生長,直至出現“單車墳場”,過半企業蕭條退場,共享單車的發展之路激情澎湃有余。時下,資本恢復冷靜,共享單車行業發展開始回歸商業本質,但是,距離市場規范尚遠。
資本瘋狂,資源浪費
最近,共享單車的忠實粉絲王建,忽然發現路上的共享單車變少了。“以前南京滿大街,現在有些地方經常找不到車。”聯想到共享經濟在一些領域的遭遇,他擔心這個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工具會消亡。
時間回到2017年,許多城市的街頭巷尾,五顏六色的共享單車“車滿為患”。
彼時,摩拜和ofo一天的用戶下單量達到6000萬,這個驚人的數字源自資本擴張帶動,也吸引著資本推波助瀾。
某共享單車企業負責人回顧那段時光:共享單車因為有著強烈的用戶需求,一時之間資本瘋狂進入。一家共享單車企業半年竟能獲得四五輪融資。
融資、造車、搶用戶,搶用戶、造車、融資,幾經循環,越來越多的資本持續投入讓共享單車體量越發膨脹。
在共享單車的熱門賽道上,資本爭分奪秒,大家瘋狂奔跑,并且只做一件事:投放!只比數量,不計需求,不惜血本,想把對手“壓死”。這催生行業早熟,一舉走向規模巔峰,2017年,全國市場約有2000萬輛共享單車。
江蘇省交通運輸廳統計,曾經有十幾個品牌的共享單車在全省十一個設區市投放。南京市客管處相關負責人許兵說,自2017年1月共享單車進入南京以來,最高峰時有經營企業13家,車輛約45萬輛。隨著市場競爭淘汰,目前全市符合上牌條件的單車企業為3家,分別是:ofo16萬、摩拜11.5萬、哈啰4.2萬,合計31.7萬輛。
市場化行為,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老百姓出行難。而資本主導市場期間的瘋狂所為,導致供大于求,無可避免造成了資源浪費。
大街小巷,共享單車大量閑置,亂停亂放,有些區域積壓、堵塞嚴重,影響公共場所正常通行,引發一系列社會矛盾。多個城市都曾對共享單車進行清拖集中,直至形成若干“單車墳場”。
多重亂象,化解不易
許兵認為,從2017年至今的市場發展情況看,企業應該有序拓展市場、合規經營,靠持續的、高質量的服務供給,逐步占有市場份額,不應該單純依靠資本的力量盲目擴張,或過度營銷。
這種觀點已經被企業所接受。
摩拜單車華東區總經理孫龍說,回過頭看,商業行為需符合商業基本邏輯,付出成本要獲得收益,要盈利。所以經過一年多時間大浪淘沙,最終,資本恢復冷靜,活下來的企業變得理性。
多個城市的交通運輸部門牽頭制定相關規范,以期通過限量等辦法約束住共享單車夸張的成長路徑。南京在2017年多部門聯合出臺《引導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意見》以來,還先后出臺了運力評估報告、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經營服務評價指標等等,旨在引導和規范企業運營,促進互聯網租賃自行車市場的良性發展。
2019年1月,共享單車騎行量因季節寒冷減少,行業也正面臨冬天。曾經風光無限的共享單車企業要么被傳經營困難,要么聲音沉寂。從巔峰時期國內約70家共享單車企業到如今的伶仃數字,再剝去各家企業車輛投放數字的外衣,一場持續近三年的“資本狂歡”陷于平寂引人深思。
市場行為后果還需市場慢慢消化。
車輛飽和度超過需求,無效的運營成本增加。摩拜單車江蘇區工作人員說,企業也在行動,關注車輛使用效率,既然城市對單車定量,就把超額的車輛轉移處理,按需定額精準投放。這是現在市面上單車相對變少的原因之一。
在此過程中,一些城市的基層管理部門拖走大量單車的行為同樣“混亂”。
維持城市環境無可厚非。行業觀察人士向記者透露,有的基層單位,通過第三方公司清拖共享單車,這難免需申請財政預算。
被扣留堆放的單車,是不菲的財產,企業希望給拿回來。但拿車不易,比如,可能需要繳納一定費用。
企業坦承自己發展之路不夠規范,通常愿意接受處罰,只是擔心這種贖車費用的繳納會形成惡性循環——一旦基層管理部門和第三方從中“嘗到甜頭”,會產生新的亂象:即便街上沒有車了,只要預算資金還在,必然“為拖車而拖車”。取之不盡,扣之不絕。
亟待規范,良性共享
沒有嚴格的規章制度遵循、用戶用車體驗感差、企業運營成本高、政府增加管理成本,共享單車發展混亂在意料和情理之中。
融資、投放、融資的邏輯難以為繼。共享單車企業不得不平衡自身效益和社會效益,思考怎么存活、城市公共環境秩序怎么維護、老百姓怎么才能更便捷用車?
回歸商業本質。企業理應更注重營運效益。行業人士呼吁,政府所為也要與時俱進,“不怕規則,只怕規則不一。”
“以前市場瘋狂,政府沒有辦法,只能拖車。經過一年多時間市場調整,現在,行業形勢不一樣了,粗放的拖車管理模式不合時宜。”某共享單車企業負責人直言,拖車、扣車行為還在繼續。
也有一些政企合作模式在探索管理共享單車。南京建鄴區沙洲街道聯合哈啰單車在新城科技園試點共享單車企業管理“包干區”,企業派員駐點維護確保區域內單車停放有序。沙洲街道停車管理工作站副站長曹悅說,經過近半年嘗試后積累了經驗和效果,“包干區”擴大到河西金融城,共享單車投放管理也不再“一刀切”。
“共享單車行業管理,需多方‘合力共治’。”哈啰出行江蘇區高級公關經理劉梅卿說,為緩解小區內單車私藏、亂停放等問題,哈啰單車聯合鎮江市城管部門,頒布江蘇省內第一個關于共享單車禁止進小區的規定。“其實企業大數據資源,也是社會財富,可以服務智慧交通建設。”
文明有序、公平公正、規范化是各界共同訴求,各方都能受益。
許兵表示,下一步,仍將關注市場的發展,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規范等手段,督促企業提升服務質量,提高運維效率,健全投訴響應機制,滿足市民多樣化方式出行的需求。
共享單車企業與監管部門不間斷的探索,跌跌撞撞推動著行業進步。在更多的場景下,畢竟共享單車占據著公共資源,涉及到公共資源的利用,市場化最終要有法可依。行業能否守規矩,執法是否有規范,目前空間很大。
“當務之急,要立法,要公平公正。”多位共享單車行業人士一致表示,資本燒錢的時候,大家都在觀望,走到今天,再沒有法律法規,從企業到監管部門都無所適從。
企業本質上商業利益第一,無法可依,只會琢磨逐利。管理部門無法可依,就會彈性管理,容易滋生利益鏈。如果有法可依,以罰代扣,能夠更透明地倒逼企業走向規范。
唯有嚴肅的法律,約束企業動作,明確企業行為,比如通過互聯網技術圍繞電子牌照管理停放,按照不能停放的邏輯去展開,開具負面清單列出共享單車禁停區域,把該管好的地方管好就行,無需浪費財力每天拖車。
共享經濟是未來趨勢。數據顯示,過去約3年時間里,共享單車服務了近5億用戶。在中國,每天整體出行需求約28億次,其中兩輪(單車、助力車)出行約10億次。哈啰出行CEO楊磊說,共享單車行業“大有可為”,今后兩輪出行會繼續從購買交通工具向購買交通服務轉變,行業依然有很大改造空間。
用戶租金、基于大數據的增值服務,共享單車發展本身不乏盈利點。
經歷了過山車式的急速發展變化,從資本熱到服務細化,政府、企業、社會都希望也需要共享單車行業早日進入良性發展軌道。
這一切,亟需相關部門進一步出臺法規,重塑商業規范。
標簽: 共享單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