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針灸科主任王磊在為患者診治。 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 戚在兵 攝
每個街道有社區醫院,打造15分鐘健康服務圈
中國江蘇網訊 南京市衛健委基婦處處長李群介紹,今年2月11日,南京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確保這些舉措一一落地,南京市衛健委起草了《2019年南京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提升行動計劃》,將市政府《意見》中的任務和目標分解到2019年,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的快速提升。
行動計劃提出,努力建成政府主導、功能完善、便捷高效、覆蓋城鄉居民的“15 分鐘健康服務圈”,基層就診人次數較2018年上升5%,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財政補助標準人均不低于95元,每千常住人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達到1.0張。98%以上的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達到省定建設標準,每千常住人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達到1.0 張。全面開展國家“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力爭1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衛生院)達到推薦等級。
李群介紹,為落實這一目標,將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每個街道或3萬—5萬服務人口將設立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個建制鎮辦好1所標準化建設的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覆蓋不到的區域,城區按0.5萬—1.5萬人口設置1所社區衛生服務站,涉農區按行政村或0.2萬—0.3萬人口設立1所村衛生室。以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健康管理為重點,發揮全科醫生團隊作用,真正做到防治結合,醫療和預防保健協同發展。
家醫簽約可提前兩周掛專家號
此外,行動計劃提出,大力推行基層首診式簽約,綜合利用基本醫保、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等支撐,在專家號源預約、慢性病長處方、上級醫院延伸處方、醫保報銷等方面實施政策傾斜,引導城鄉居民與簽約的家庭醫生團隊建立起首診服務關系。各區制定基層首診式簽約推進計劃,研究明確個性化服務包內容及優惠措施,力爭年內實現首診式簽約全覆蓋。記者了解到,通過家庭醫生簽約,目前市民可提前兩周預約大醫院專家號。
李群介紹,家庭醫生簽約將優先做好重點人群簽約服務。按照人群細分服務需求,研究推出一批精品健康管理服務包,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進家庭、進社區,進養老院、進企業、進機關、進學校“六進”活動。對于城鄉低保五保人口、農村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白血病患兒等特定人群,在其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做到應簽盡簽。以青少年近視眼防控為重點,做好幼兒園兒童視力健康電子檔案建檔工作,開展健康管理。推廣應用“點單式”簽約,根據患者個性化的要求提供針對性的服務。按照“需求評估、協商自愿、制定清單、簽約履約”程序,規范開展家庭醫生上門服務,做到“簽約一人、履約一人,做實一人”,真正簽而有約。
此外,李群透露,為60歲以上老人免費體檢的政策保持不變,加大部門間協調力度,整合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城鎮職工醫保、機關事業單位等體檢服務和信息,繼續免費為南京80萬60歲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基本健康體檢服務。
吸引人才扎根社區醫院
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人才是關鍵。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扎根基層,據了解,南京將組織1—2次基層衛生人才統一招聘活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根據空缺崗位,制定年度崗位需求計劃,積極組織公開招聘。對工作在邊遠、條件差地區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加大激勵力度,區財政給予專項補助,并根據地區物價情況逐年增長。提升全科醫生薪酬待遇,使其薪酬水平與當地區級綜合醫院同等條件臨床醫生薪酬水平相銜接,所需資金缺口由區級財政承擔。
根據每萬常住人口11—18人的配備標準核定編制總額,進一步盤活現有編制資源,實行編制內管理與編外備案制管理、政府購買崗位相結合,編制空額用于引進全科醫生和緊缺、急需以及關鍵崗位的骨干人才。對于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參加住院醫師或公共衛生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并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的,可直接參加中級職稱考試,考試通過的直接聘任中級職稱,不受職稱職數限制。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高級職稱比例提高至20%,對取得全科醫學專業(含中醫類別全科)高級職稱人員,不受高級崗位比例限制,可超過所在單位的崗位數進行聘用。對基層引進的緊缺型人才,設立特設崗位,不受單位崗位結構比例限制,吸引優秀人才到基層工作。
記者 戚在兵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