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訊 南京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蘇州大學等省內高校近日陸續公布2019年自主招生簡章。與去年相比,今年招生政策明顯趨嚴,主要表現為報名門檻提高和錄取名額減少。多所高校招生辦負責人表示,根據教育部要求進行調整后,今年的自主招生堪稱“史上最嚴”。
自主招生門檻明顯提高
今年1月,教育部公布《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從招生政策、招生程序、監督管理三方面,對自主招生初審、校考、優惠提出“十嚴格”要求,旨在增強高校選才的科學性和公平性。
從省內各所高校情況來看,各高校招生簡章中,權威性高、公信力強的學科競賽成為“標配”,對單科成績、論文、文科類競賽獎項等此前的自主招生“敲門磚”提及較少。南京大學今年將招生計劃控制在109人之內,報名資格條件以權威性高、公信力強的全國五大學科競賽為主,論文和專利不得作為申報材料上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主招生計劃不超過130人,高考報名科類有10個理科專業和1個法學專業。招考條件是全國五大學科競賽中獲得省級賽區一等獎及以上,其他具有突出學科特長或在航空航天領域具有創新潛質并且能提供高中階段相關證明材料。相比去年省級賽區二等獎及以上就可報名,今年要求提高不少。
蘇州大學也同樣提高報名要求。“免筆試類只認可權威性高、公信力強的學科競賽,主要包括全國五大學科競賽省級賽區一等獎及以上、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獲全國一、二、三等獎者。”蘇大招就處副處長靳葛說,今年招生總數不超過95名。伴隨著招生計劃減少,招生專業也做了壓縮,以基礎學科和特色學科專業為主。
條件高了,院校還是希望能吸引到優秀拔尖的人才,紛紛拿出具有特色的優勢學科。南大剛剛獲得教育部新增審批的本科專業——人工智能列入招生專業中。優惠政策也有所壓縮。除特殊政策外,包括南大、南京理工大學等在內,全國公布自主招生政策的院校幾乎都將優惠分值定為降20分錄取。
體測動真格的少,走過場的多
體測已成高校自主招生的“標配”。今年,教育部要求增設體育科目測試,各大高校紛紛調整考核方式,但體測項目內容略有不同。南大體測項目為50米跑、立定跳遠。蘇大在面試環節中增設體測,測試項目為100米。南理工參加體測的考生,從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50米跑三個項目中選擇其中一項測試。
“從各校公布的自主招生考試體測內容來看,沒有一所高校完全一樣,可謂是‘個性十足’。”南理工動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教授介紹說,測試內容、評分標準大部分選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除武大將1000米/800米列為必測,哈工大選考1000米/800米和引體向上,多數學校對公認最難的長跑、引體向上及運動技術考核等都沒涉及。
“莫把體育測試當體質測試,莫把體測當體檢。”王宗平認為,當前各高校自主招生的體測要求太低,很容易達標和合格,標準也沒與時俱進。
雖然體測已被作為自主招生復試的一項內容,但在各校評價權重不一樣,總體上“果敢”的少、“謹慎”的多,“強化”的少、“弱化”的多,“動真格”的少、“走過場”的多。
人才選拔呼喚多元評價
提高門檻,降低優惠,砍掉專業和名額,給自主招生熱澆上一盆冷水,讓自主招生回歸選拔真正具有學科特長、創新潛質人才的初衷。“自主招生從嚴要求,回應輿論對自主招生公平公正的關切。”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這表明高考改革必須做公平的增量,才能獲得公眾認可。
自主招生全面從嚴,而綜合評價錄取則在擴大試點范圍,我省綜合評價錄取試點,在去年21所高校的基礎上又增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綜合評價錄取也是對“一考定終身”高考錄取模式進行改革的主要做法之一,綜合考量考生高考成績、高校考核結果、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成績、綜合素質評價以及高校自身培養的特色要求等五個維度內容。南方科技大學實行“631”綜合評價錄取招生模式,即高考成績占60%,自主測試成績占30%,高中學業成績占10%。
熊丙奇說,我國對自主招生采取“壓縮”方式,而要持續推進建立多元評價體系的改革,就必須在改革大學內部治理方面做文章,可借鑒國外大學在我國招生的方式,允許學生用高考成績申請大學,大學用高考成績、大學面試成績、學生特長表現等獨立評價、錄取,“這樣大學擁有充分的自主權,切實建立多元評價體系,學生的選擇權也擴大了。” 記者 王 拓 楊頻萍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