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來,吳江華衍水務有限公司通過管網漏損治理,累計挽回水量損失近7000萬噸——
管網漏損,是供水行業面臨的棘手難題,多年來困擾著供水行業的發展。在一些城市和地區,由于管網老化漏損,甚至導致供水企業出現虧損局面。
2015年后,吳江全區管網漏損治理取得了顯著成效,通過管網漏損治理,累計挽回水量損失近7000萬噸,相當于吳江城區一年的用水量。
預計今年,吳江全區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可降至10%以內。
用一半漏一半,管網漏損造成水資源浪費
每天早上六點,吳江華衍水務有限公司管網主管貝繼華便會習慣性打開手機上的工作系統,查看他所負責桃源供水服務部水量分區的情況。
9月10日早上,貝繼華像往常一樣打開手機,一個水量突增的異常,讓貝繼華一下子沒了睡意:這是提示他分區內有管線出現了漏水!
貝繼華迅速起床,奔赴他負責的分區,根據系統顯示沿著管線一路巡查,2小時后,他在鎮區內鎖定了漏點。
“整個桃源供水服務部面積達90.96平方公里,涉及用水戶28000多,以前單純依靠人工至少需要一整天來查漏。”貝繼華說。
從一天到2個小時,改變的不僅是查漏的速度,背后是大量寶貴水資源的挽救。
吳江是百湖之城,“人家盡枕河”。同時,吳江也是一座典型的水質型缺水地區,淡水資源非常寶貴。“水是珍貴的自然資源,更是支持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作為自來水企業,需要在做好安全供水的基礎上,把水的‘點點滴滴’去向整得‘明明白白’。”吳江華衍水務總經理湯陽說。
由于分散供水、管材種類龐雜、缺乏統一管理等歷史原因,2005年以前,吳江地區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高達50%以上,用一半漏一半的情況不僅嚴重影響居民、企業正常用水,更造成寶貴淡水資源的浪費。
吳江華衍水務成立后,針對管材問題,投入巨資對供水管網進行更新改造,在2011年將管網漏損率降至30%。但隨著淺層問題的改善,漏損整治工作陷入困境,漏損率連續多年在30%左右徘徊。
智慧分區“一屏”監測,隨時隨地掌握水的變化
高效治理管網漏損,快速定位漏點是關鍵。
從2015年開始,吳江華衍水務調整漏損治理思路,從粗放治理轉向精細管控,管網漏損治理工作也迎來新的轉機。
吳江配水管網拓撲關系復雜,要在錯綜復雜的管線中找出隱藏的漏點無異于大海撈針。吳江華衍水務通過劃分計量單元的方式,建立起智慧分區體系,成功把管網系統由“暗”轉“明”,實現對水壓、水質全面實時監測,動態跟蹤水的去向。
“桃源的檢漏正是依靠公司的智慧分區系統,迅速排除了疑似小分區,從而能夠快速實現精準定位漏點。”貝繼華說。隨著管網建設的推進,吳江華衍水務的智慧分區不斷更新。截至目前,吳江華衍水務已完成四級1295個管理分區梳理建設,實現對吳江城鄉管網的全覆蓋。
在完成智慧分區后,吳江華衍水務還整合測流測壓系統(SCADA系統)、管網地理信息系統(GIS系統)等系統,成功將管線中的水轉化為網線上的數據,實現“一屏”監測,隨時隨地掌握供水的水量、水壓、水質變化。
在吳江華衍水務的調度中心,記者注意到,吳江全區水廠、泵站泵房、管線的供水運行狀態全部集成在大屏幕上,“從源頭到龍頭”各點位情況全天候實時掌握。調度中心24小時值班,異常預警早發現、早防控,緊急情況迅速處置,最大程度減少管網漏失量。
此外,吳江華衍水務圍繞GIS系統進行了深度開發運用,與水力模型、巡檢養護系統、噪聲記錄儀等軟硬件設備集成對接,通過智慧物聯,全面提升了管網整治效率。
智慧巡檢精準定位,著力打造“五十年不漏管網”
立足“國家節水型城市”長效管理,推進長三角綠色生態一體化示范區建設,加強供水管網管理、有效降低管網漏損率是其中重要一環。
近年來,第三方施工對供水管線的破壞逐漸增多。為此,吳江華衍水務組建了一支由30人組成的管網巡線隊伍,配備GPS定位手持機、無人機等專業設備,依托巡檢養護系統,及時進行管網隱患排查,跟進施工情況,大大減少了第三方破壞次數。
檢漏更是一項精細活。“以前依靠聽音桿人工聽漏,外界影響和制約因素太多,現在有了機器的幫助,我們檢漏更方便也更快捷了。”吳江華衍水務檢漏組組長徐平衛指著一臺噪聲記錄儀說。
今年2月,吳江華衍水務發現同里鎮迎燕路管網存在水量異常情況,但由于管網上方密集種植了大量的景觀竹,無法進行人工聽音檢漏。吳江華衍水務隨即布設多臺噪聲記錄儀和多探頭相關儀進行監測和漏點精準定位,第二天就定位了2個漏點。經過人工開挖,實際漏點與設備定位僅偏差20厘米。
因地制宜應對各類型漏損,吳江華衍水務在主干管道和小區布設噪聲記錄儀進行管網漏失監控,結合人工聽音檢測,全面提升檢漏效率。
在利用數字化、高科技手段治理漏損的同時,吳江華衍水務積極推進各項管網改造工程,確保管網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僅2016年至2020年,累計投入近10億元,新建和改造市政供水管網600多公里,著力打造“五十年不漏管網”,極大改善供水管網漏損情況,節約大量水資源,成為“節水型城市”建設的重要基礎。(記者 王英 蘇報通訊員 沈佳艷)
標簽: 管網漏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