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水稻只施一次肥,畝產可達近千公斤。張家港市農業農村局昨天傳出喜訊,在楊舍鎮農義村水稻超高產攻關百畝示范方,今年首次使用的“機插緩混一次施肥技術”大顯神威,經過實割實測,平均畝產達到994公斤,最高田塊單產達到1036.7公斤,創下今年太湖稻區豐產紀錄。
根據國家推動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落地落實要求,從2015年開始,張家港市聯合南京農業大學、蘇州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合力攻關國家重點研發項目,通過引進“甬優1540”雜交水稻品種,對水稻超高產技術進行攻關研究。“像‘南粳5055’稻米品種,一株稻穗一般有120粒左右。而‘甬優1540’品種每株可達到400粒,是普通品種的3到4倍。”張家港市作栽站站長顧明柯介紹。
除了引育新品種,今年,該田塊還首次使用“機插緩混一次施肥技術”進行種植。該技術入選“2020年農業農村部10大引領性技術”。使用該技術,插秧時將“緩釋肥”和“控釋肥”按照一定比例調配,肥料包一次性施入土壤,讓其支撐起水稻生長周期所需的全部營養。“將以往四五次施肥工序壓縮到一次,能有效降低肥料肥力流失,減少10%至30%的使用量。”南京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李剛華介紹,水稻“機插緩混一次施肥技術”實現了水稻“一次輕簡施肥、一生精準供肥”,有效破解了傳統施肥量大、次數多、人工成本高等難題。此次示范方降肥高產試驗成功,對未來水稻控制肥料投入、實現糧食綠色高效生產將產生積極推動作用。(記者 楊溢 通訊員 房吉 王家輝)
標簽: 國家級引領性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