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揚州的近代工業,揚州人都會提起“兩爿半廠”,即振揚電廠、麥粉廠與漢興祥蛋廠。電廠、麥粉廠常年開工,蛋廠只能季節性生產,一年中要停產半年,故稱“兩爿半廠”。2月20日,記者采訪時看到,位于古運河邊的揚州麥粉廠舊址已經搭起了施工腳手架,開始實施維修,用不了多久,民國風格五層廠房樓將完美呈現。
搭起施工腳手架 揚州麥粉廠舊址實施維修
揚州是中國運河第一城,運河風光旖旎。運河見證了揚州工業文明的發展,在便益門外美麗的古運河畔,巍然屹立著一座民國風格建筑,這就是揚州麥粉廠舊址。
麥粉廠位于便益門外古運河西岸高橋南街2號。20日,記者在現場采訪時看到,原先麥粉廠舊址南側的一幢高樓,四周已經搭建了施工腳手架,開始實施維修。
正在實施維修的是一幢5層高樓,施工人員正在腳手架上施工,更換損壞的木窗戶。走進樓內,可以看到,施工人員正在對墻面進行維修,對門窗等進行油漆出新。在最上面的一層,施工人員正在對古色古香的格窗進行維修、重新油漆。
據施工人員介紹,2001年,原麥粉廠廠房經維修后改為揚州工業博物館。由于時間已久,有些地方出現滲漏,墻面等出現損壞脫落……這次維修并不是以往看到的大修,主要是對損壞的門窗、部件、墻面,滲漏的地方等進行修繕,預計工期兩個月左右。
歷經90年風雨 有著獨特的民國風格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是一座帶有鮮明中西合璧色彩的建筑,有著獨特的民國氣息。
整個建筑呈規整的四方形,共五層樓。大樓建筑中西合璧,典型的民國建筑風格,每層分布九扇券窗,窗頂均為弧形,復式窗戶,即里外都有窗扇,底樓正中間有一座拱形門,當年麥粉廠的工人即由此出入。樓梯是木制樓梯,房間里的吊燈、電扇與吊燈合一的風扇,充滿濃濃的民國風格。
據施工人員介紹,麥粉廠的前身是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創辦的高郵裕亨麥粉廠。1931年,高郵城遭遇洪水,戴姓業主將廠址遷移揚州,易名為揚州面粉廠興記(后改明記)股份有限公司。現在正在維修的這座樓,就是當年的制粉車間,歷經90年風雨仍然堅固耐用。
一幢老工業廠房 背后故事不一般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這一幢老工業廠房,背后的故事不一般。
“正在修繕的這一高樓,是1931年戴姓業主將廠址遷移揚州建設的,當時建設的就是這一磚木結構五層樓廠房,也是當時揚州城的第一高大建筑。”據介紹,民國二十八年,揚州面粉廠開始裝備電動歐美式鋼磨,配套動力由柴油機改為電動機。1939年,公司改裝歐美式磨粉機和德國西門子電動機,目前是國內僅存的老式進口發電機。
新中國成立初期,揚州麥粉廠在“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方針指導下,生產全面恢復,產量均超過歷史最好水平。上世紀五十年代,公私合營后,揚州城內的許多私營小米廠統統合并給了麥粉廠,企業規模明顯擴大。1983年,揚州麥粉廠生產的綠壽桃牌標準粉和特制粉,分別被評為商業部質量信得過產品和江蘇省優質產品,遠銷廣東、東北、內蒙等地。2001年,原麥粉廠的老廠房經維修后改為揚州工業博物館,現為古運河游客服務中心。揚州麥粉廠舊址2001年被列為揚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這座建筑被評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揚州麥粉廠舊址是揚州近代工業的代表,也是揚州近代工業‘兩爿半廠’中唯一現存的工業遺跡。”專家點評說,古運河滋潤著揚州近代工業的根脈,揚州麥粉廠是揚州僅存的近代工業遺產,它的發展也見證了揚州工業的變遷發展。
來源:揚州發布
標簽: 施工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