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優化各級招商平臺功能,招引更多央企、頭部民企、外企落戶江蘇”。南京怎么干?
以“招商創新服務年”為總攬,緊扣“創新”和“服務”,南京將創新賽道、創新打法、創新機制,提升服務基層、服務項目、服務大局的能力,實現項目信息、招大引強、落地轉化全面突破。南京市投資促進局亮出“虎年戰術”——招商引資“6S”工作法,圍繞Smart(智能)、Support(支持)、System(體系)、Sustainability(持續)、Service(服務)、Surrounding(環境)6個關鍵詞,強調智能推薦、信息拓源,生態支持、體系保障,服務引領、環境優化,持續精進、久久為功。全市投促系統將以心有猛虎的“力度”創新求變,以細嗅薔薇的“溫度”全程服務,全力當好投資客商貼心人、項目建設“助推器”,用招商引資的“進”,力保高質量發展的“穩”。
瞄準“智能”和“支持” 力拓招商信息、涵養產業生態
2月23日,中車集團在全國建立的首個城市交通設計研究院落戶浦口高新區;2月24日,華能能源交通公司等7個央企區域總部入駐麒麟科創園;2月28日,中國電科院南京科研基地建設項目簽約江寧開發區……新春伊始,南京各板塊錨定主導產業,打響開年第一波招商攻勢。
沒有項目的落子布局,就沒有產業的強筋壯骨。推動有效投資“跑步來寧”,南京投促戰線明確抓大不放小、求遠不舍近、喜新也念舊的招商思路,時刻緊盯新形勢下的投資動態,持續擴大招商信息的源頭供給。
信息時代,大數據招商事半功倍。南京市投促局將借助大數據技術輔助,加強招商引資信息數據交互貫通和整合利用,上線發布“南京市投資促進大數據管理平臺”,提升項目智能化、流程化、規范化管理水平。通過研判產業屬性和要素需求,實現項目信息對板塊的精準推送與備選,用工業化、信息化手段解決以往招商粗放、零散、碎片化問題。
穩住招大引強的基本盤,南京市投促系統將重點挖掘上級主管部門、龍頭企業上下游項目信息,通過以商引商實現強鏈補鏈。依托寧聚校友投資服務中心、生物醫藥和智能制造裝備兩個產業促進會、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南京投資服務中心等平臺,精耕行業細分領域,搶占招商信息的“制高點”。
觸角伸得更長,網絡才能織得更密。南京市投促局將聚力多元招商的社會面,今年計劃新增20家合作機構和100名招商大使,同步整合國內外企業商協會、校友組織、中介機構、金融機構等力量,建立靈活合作機制,做大項目線索“蓄水池”,為后續跟進提供“密集彈藥”。
產業硬實力就是城市競爭力。產業缺什么,招商引資就要聚焦什么。圍繞主導產業招引,拓展招商信息來源,不是平均用力,而要定點突破。央企離京于每個城市而言都是機遇,南京市投促系統今年將重點破題央企總部和二級總部招引,圍繞央企項目效益分析、落戶所需支持政策、市區聯動招引機制等關鍵環節,寫好一系列“命題作文”。錨定“雙碳”戰略等投資新賽道,南京市投促局將推動成立長三角碳中和產業創新投資聯盟,搭建一批務實高效的碳中和產業創新投資與交流互動平臺,聯合特色園區攻堅突破,擁抱新機遇、厚植新優勢,培育更多“種子選手”,持續推動產業調新調優。
突出“體系”和“持續” 強化配套支持、護航項目全周期
優質項目從對接洽談到投產達效,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任何細節上的差池都可能導致前功盡棄。
把紙上簽約變成地上產出,南京正著力研究招商引資項目推進“新招”,通過體系保障和配套支撐,以閉環管理確保項目推進轉化又快又好。面對國內城市對重點產業項目的激烈拼搶競爭,南京投促人將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在招商中聚焦經濟貢獻、產業定位、要素匹配、能耗指標等多重維度,做好項目準入評審,確保項目談得攏、落得下、產得出。
招商引資不能滿足于圖場面熱鬧,更重要的是把投資量轉化成實物量、產出量。今年,南京將按照“誰簽約、誰負責”原則,優化對簽約項目落地轉化的考核機制,倒逼責任板塊盯緊盯牢項目注冊領照、開工運營、資金到賬等環節。
意向協議項目一著不讓抓轉化。南京市投促系統踐行“二八法則”,以80%的資源攻堅突破20%的重點難點,加快人力、物力、精力系統集成,以持續精進、久久為功的態度全力推動項目轉化落地。今年,南京將進一步深化各層級的項目調度會辦機制,建立項目清單,實施跟蹤項目進展,定期評估整體推進情況,每季度對問題解決及項目推進情況進行督查。針對重大項目要素保障,堅持“一盤棋”思維,確保全市今年預留不少于20%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科學統籌能耗雙控、有序用電等舉措與新上高能效項目建設,通過多種方式解決企業“招工難”“用工貴”。
要素跟著項目走,工作圍著進度轉。再過2個月,位于浦口經開區的偉測半導體就將正式投產,而就在幾個月前,偌大的車間還是一個物流倉庫。讓企業總經理劉琨記憶猶新的是,廠房改造初期,企業提出了電力增容的需求,園區即刻響應,火線對接供電部門,第一時間解決了問題,“南京速度,必須點贊。”
深耕“服務”和“環境” 升級招商服務、優化投資環境
一組數據值得關注,2021年,南京有約339個項目在寧企業增資擴產、新增項目,涉及投資總額約2100億元,分別占全年億元以上注冊項目的1/6和1/5。LG、華為、中興通訊等“老朋友”在南京重倉加碼,成為南京營商環境的最佳“代言人”。
環境就是生產力,服務就是競爭力。招商引資的角力場上,政策優惠已經不再是優質項目考量的唯一核心指標。企業和資本更加看重的,是城市的投資環境和發展前景。南京連續兩年獲評“全國營商環境標桿城市”,今年的新春第一會上,南京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積極爭創國家營商環境第二批試點城市,加快形成“全面便利、高度活躍、本質公平、充分開放”的發展環境,努力邁入全球營商環境一流城市行列。
2月10日,南京2022優化營商環境方案重磅出爐,116項工作任務事無巨細,其中7個方面改革位于全國前列。推出政策服務場景化實施細則、持續發布城市投資機會清單和產業地圖、深化“先解決問題再說”機制、探索實施訂單融資……一系列新舉措亮點頻現。
在南京聚力打造的“六個環境”中,首先就是友好便利的投資環境。新方案中明確提到,要精準定位不同產業投資機遇與發展趨勢,為投資者提供了解南京產業發展和投資商機的“全天候”平臺。南京市投促局超前謀劃,962118投資南京服務熱線已于近日正式開通,“智投南京”地圖、招商服務新平臺等也即將成體系地集中推出。秉承“客商至上 服務第一”的理念,南京數字化招商服務工具箱以客商需求為導向,用智慧技術打破時空局限,將全面呈現南京的載體空間、產業布局、相關政策和功能配套,全力打造滿足投資人高頻需求的智能產品和服務體系。
水深則魚至,林密則鳥歸。今年,南京還將通過搭建企業、科研、金融等共同參與的互動交流平臺,強化上市輔導等對不同階段企業的成長支持,讓優質資源加速涌流。江寧開發區近日落幕的企業明星產品發布周,就是典型案例。為期一周的活動上,園區為各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搭建資源共享、合作交流的平臺,吸引了園區近千家企業線下參加,一批企業合作項目現場簽約。
投資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優;招商引資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南京市投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6S工作法為核心,打破常規、借勢破局,用更新的招商舉措和更優的服務質量,打造更佳的投資環境,引聚更強的增長動力。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