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數字經濟”已成為最火熱的發展風向之一,上至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下至企業發展,數字經濟都是繞不開的話題。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后的又一重要經濟形態,在一定程度上也左右著我國能否實現彎道超車。
其實數字經濟的概念早在上個世紀就有了,1996年美國學者唐·泰普斯科特(Don Tapscott)便在其著作《數字經濟:網絡智能時代的前景與風險》中提出了數字經濟的概念。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新月異,數字經濟在區域經濟發展、城市建設領域,所扮演的角色愈發重要。
作為最早布局數字產業經濟的城市之一,南京一直將數字化視作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就在今年的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數字經濟也被濃墨重彩、視作重點發力的領域之一。
數字經濟已成“關鍵詞”
當前,無論是對于國家而言,還是對于南京而言,經濟發展都在從量向質進行轉變。無論是從現實因素來看,還是基于對未來發展大勢的判斷,推動數字經濟發展都具有其客觀合理性、發展的趨勢性。顯然,率先垂范的南京,在此次兩會中已將數字經濟擺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今年的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全面增強產業發展能級和競爭力,要高水平建設數字經濟名城,加快制造業“智改數轉”步伐,推動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提升開發園區發展水平。
其實,早在此次兩會之前,南京就多次在官方文件中體現出對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視。追溯其源,南京的數字化發展已近10年。2013年,南京便率先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快大數據產業發展的意見》,此后,數字產業便成為南京發展的重點之一。進入“十四五”時期,數字經濟更是成為南京發展規劃的“常客”。
2021年10月,南京發布《南京市“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重點圍繞創新引領、融合賦能、智慧城建、智能體驗等方面,對“十四五”期間城市數字經濟發展作出了系統的指引。
在年底舉行的南京市第十五次黨代會上,再一次強調了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性,“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概念更加清晰。
進入2022年,南京在布局數字經濟上的步伐加快。今年2月底,《南京市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2022—2024年)》,對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等相關內容進行部署。就在這個聚焦制造業智改數轉的《方案》發布沒多久,3月底,南京商務局又發布了《數字貿易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5年)》,重點關注數字技術、數字金融、數字文化、跨境電商、知識產權服務、數據服務六大特色領域。
另外,南京市委書記韓立明也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塑造數字經濟發展特色優勢,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相應的政策、環境、服務。
打造數字經濟名城
在發展數字經濟方面,南京可是攢足了經驗。不僅先后建設了網絡通訊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等一批重大創新基地,還積極打造國家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范項目,持續增強城市現代化治理水平。
南京市的數字經濟發展正在如火如荼地推進,其下轄區自然也不能拖后腿。細觀南京各區,也是卯足了勁朝著數字賦能闊步邁進。
例如,有著“數字經濟看雨花”的雨花臺區,以數字經濟為引擎,堅持軟硬結合、雙輪驅動,全面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2022年雨花臺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今后一年的八項重點工作,每項工作展望無一例外地提到了“數字”二字。當前,雨花臺區正緊扣“全面創新、全域高新”發展定位,推動全區數字化轉型,實現全區高端、產業高峰、治理高效、民生高地,打造數字經濟示范區,建設雨花數字城。
再如正全力建設“東部地區重要金融中心核心集聚區”的建鄴區,一直聚焦“金融+數字經濟”主導產業,聚力打造江蘇數字經濟發展的“總部集群、崛起高地、標志示范”,將以阿里、小米等頭部企業為引領,打造全省最具活力的數字經濟科創森林。而今年年初,建鄴區“乘勝追擊”,繪制出了更大數字經濟產業藍圖:力爭引進區域或功能總部5家、上下游關鍵節點企業50家以上,形成2個以上百億級規模賽道,數字經濟關聯產業規模超700億元。
當然,數字經濟是一個總體架構,其下涵蓋眾多細分領域,“元宇宙”便是最廣為人知的概念之一。不過,對于“元宇宙”,社會各界還有所爭議,有人認為是風口期,機遇無限;有人則認為當前的熱度只不過是虛假繁榮,轉瞬即逝。顯然,江北新區則更傾向于前者——2月18日,長三角首屆元宇宙數字生態大會在南京江北新區舉行,會上,江北新區元宇宙生態創新聯盟正式成立,數字安全創新中心揭牌。
此外,在南京市發布的2022年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項目計劃中,江北新區納入省市重大項目共計64個,總投資2689.2億元。這其中就包含了江蘇中車數字總部園區、研發總部基地三期等一批總部經濟項目。
如何做到發展“有數”?
當前,整個行業大環境正在經歷從自動化到數字化再到智能化的升級。從宏觀層面來看,這種迭代升級通過高速度、低成本的數據要素流動可以加快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培育創新動能;從微觀層面來看,數字經濟可以彌補傳統經濟難以觸達的領域,滿足多樣化、個性化的市場需求。但不可否認,目前數字經濟的發展并未完全成熟,數字賦能任重道遠,只有正視各種“痛點”、“難點”、“賭點”,對其逐一擊破,才能真正實現數字經濟的健康發展。
首先,對于南京而言,多年的數據產業發展是極大的發展優勢,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國家頂層戰略的布局下,各城都在加快數字經濟領域的部署,數字賽道的競爭日益白熱化。因此,能否系統布局,能否精準切入,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都是決定南京能否搶占數字經濟發展制高點的重要因素。
此外,盡管數字經濟并不完全等于虛擬經濟,但二者屬于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所以在一定的維度上,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是有界限的。不過二者并非是絕對意義上的對立,而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因此,在未來的發展中,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水平勢必要提高,只有這樣,才能搭建起一個穩定的經濟發展架構。南京在緊抓數字化產業發展的同時,也要加速推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與制造業等實體產業的創新融合,打造全格局、深層次、高產能的數字化發展體系。
當然,還要認識到,數字化并不意味著去人工化,相反,隨著發展程度的加深,高級人才便愈發不可或缺。根據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聯合發布的《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制造業十大人才領域到2025年的人才缺口將超過3000萬人。因此,南京要想在未來的數字經濟發展中搶占先機,就要充分發揮高校資源優勢,加大對青年科研人才的吸引,優化人才環境,形成尚才之風,同時要加強產才融合,以產匯才,以才促產,只有真正做到“引鳳來巢”,才能在數字經濟時代,實現可持續發展。
標簽: 實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