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浙江省兩會上,“未來社區”成了大家關注的高頻詞,不僅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還被定義為2019年扎實推進大灣區建設的“標志性項目”之一。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這一關乎百姓未來的民生項目能平穩駛入“快車道”,與省政協的一份重點提案不無關系。
省兩會期間,民建省委會向省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提交一份《關于盡快啟動我省“未來社區”試點建設的建議》提案在近800件政協提案中脫穎而出,被確立為重點提案,并由省委副書記、省長袁家軍領辦,省政協主席葛慧君協辦。
過去幾個月,民建省委會的調研組實地走訪了24個“未來社區”創建試點,在原有提案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針對性和操作性更強的建議。
提案獲省長點贊
站位高、選題準、建議實
國慶前三天,一場關于“未來社區”建設的提案辦理會引發了大家關注。這場提案辦理會不僅省長、省政協主席等參會,省發展改革委等主會辦單位的負責人也到了場,可見規格之高。會上,大家圍繞如何打造好“未來社區”試點樣本,并形成可復制的經驗全面推廣,交流協商、增進共識、共話未來。
為何這個提案能得到省長重視,受到高規格的辦理?用袁家軍省長的話來說,“該提案站位高、選題準、建議實”。
民建會員、浙江省社科院調研中心研究員鐘其作為提案執筆人,參加了這次提案辦理會。坐在后排的他,認真地聽著會場的發言,還在本子上密密麻麻記了好幾頁聽會筆記。
“袁家軍省長、葛慧君主席等領導高度重視提案辦理工作,還專門帶隊進行深入調研,提出明確要求,指導提案辦理工作,對能參與這件事的我來說,備受鼓舞。”鐘其說。“此次提案辦理的一大特點就是注重協商、凝聚共識、合力推動。主會辦單位多次主動與提案方當面會商,邀請提案方一起參加調研,并通過電話、郵件、發放問卷等多種形式廣泛征求意見。”
讓鐘其倍感振奮的是,為了推進提案高質量辦理,省發展改革委作為提案的主辦單位,在收到提案后及時成立辦理工作小組,專門制訂工作方案,并將會辦單位由3家擴展為22家,全面加強提案辦理工作力量。
同時,相關部門以辦理提案為契機,印發了《浙江“未來社區”建設試點工作方案》,吸納了提案要彰顯“人性化、智慧化、低碳化、個性化、一體化”等有關內容,系統謀劃提出我省“未來社區”建設總體框架設計。
未來社區是個新鮮事物
應更加包容
該提案提出不久,3月底,我省全面啟動“未來社區”建設試點工作。對民建省委會來說,提案提完,并非使命完結。
省政協副主席、民建省委會主委陳小平介紹,民建省委會在去年就將這一課題列為重點課題,組織精干力量認真開展調查研究。在該提案被列為重點提案后,又專門組成調研組,走訪試點社區、走進項目現場,為推進“未來社區”試點及全省推廣積極建言。
錢報記者梳理發現,我省確定的首批24個“未來社區”試點創建項目中,其中21個社區為全拆重建,還有3個社區為插花式改修建等方式。
調研組成員、民建省委會調研部部長酈紅斌介紹,自今年3月以來,調研組前往杭州、衢州、紹興等地開展實地調研。
比如今年8月,調研組來到蕭山瓜瀝七彩社區,參觀了智慧管理中心、24小時公共服務中心、鄰里宴請中心、社區文化客廳、青年創業中心、社交娛樂中心、運動健康中心和交通出行中心等社區服務新中心,聽取了七彩社區借鑒新加坡國際領先的TOD模式衛星鎮發展經驗,探索建設未來社區的建設理念和具體做法。七彩社區靈活的建設運營模式、智慧化的管理手段和豐富的公共服務產品給調研組留下了深刻印象。
民建省委會調研組成員將各種類型、各個地區的“未來社區”創建試點看了個 “透”、摸了個“實”,進行座談交流、梳理總結、反復打磨,在原有提案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針對性和操作性更強的建議。
有專家認為,建設未來社區是破解“城市病”,解決社區“老大難”問題的民心工程,也是促進治理轉型,引領生產生活方式轉變的改革創新工程。
采訪中,不少人對記者說,未來社區是一種全新的事物,探索的過程中要有更多的容錯機制,多元化的實踐。
記者了解到,下一步,民建省委會還將就未來社區建設前期形成的多方良性互動、制定相關資金補助和獎勵政策、鼓勵推動社區自治及成功模式推廣等方面的問題展開更深入的調研,積極助力未來社區建設發展。
未來社區怎么建?
專家首提“魔方空間”
隨著首批24家“未來社區”創建試點的出爐,大家也有了更多想象空間。
張麗霞是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未來社區研究中心的核心專家。最近她和團隊成員一直在思考著一件事,即如何用“數字化”來服務“未來社區”。
數字世界的建設,是《浙江省未來社區建設試點工作方案》中提到的“三化九場景”(三化是指“人本化”、“生態化”、“數字化”)中的重要一環。
“這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它相當于一個孿生數字世界,在構建未來的時候,從開始的規劃、建設、竣工到交付,以及后續運營服務,都要與實體世界同步建設,互相深度融合。”她給記者舉了一個場景:假如要給孩子炒個菜,冰箱上就有嵌入式電子屏。只要在屏幕上點一點,就可以在購物車里添置新鮮的食材,然后快速送到小區門口,通過物流車和機器人接駁,直接送到家樓下,機器人坐電梯到家門口,按動門鈴,把新鮮的牛排送進廚房。
“這個過程的時間會不會很長?”
張麗霞回答道:“從點擊下單,到食材送到廚房,我們計劃的時間為15分鐘至30分鐘。”
隨著研究越來越深入、越來越細微,未來社區的鄰里中心已經慢慢浮現出來。
張麗霞和她的團隊還打算引入“魔方空間”的概念,打造未來社區的新型鄰里關系。
“鄰里關系要和睦,最關鍵的問題是要創造一個場所,讓大家在一起。”張麗霞說,“魔方空間”的概念,源于農村文化禮堂,“它其實就是扮演了一個魔方空間的角色,有的時候可以在里面辦紅白喜事,有的時候可以成為老年活動中心,還可以練書法等等,這個魔方空間需要非常靈活。”
張麗霞說,未來社區的“魔方空間”,將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可隨著場景需要,分時分段來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