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區平江街道圍繞“堅決遏制新增,消減違建存量”的目標,不斷加大片區拆違力度——
拆違逾萬平方米提升古城風貌
近期,作為姑蘇區違法建設專項治理先行先試區域,平江片區重點功能區拆違正式展開。10月30日,大儒巷一處56平方米老舊違建彩鋼車棚被拆除;11月2日,拙政園旁古玩城內多處簡易棚被拆除;11月5日,北環東路倉潤約2000平方米違建被拆除……
姑蘇區平江街道轄區老舊新村、背街小巷眾多,歷史遺留的各種違建也比較多,嚴重影響了古城保護區歷史風貌。近年來,平江街道圍繞“堅決遏制新增,消減違建存量”的目標,不斷加大片區拆違力度,服務好“姑蘇八點半”“一號地塊改造”等項目。至今,該街道已集中拆除梅林路農副產品臨時銷售點、庭園平門府等違法建筑357處共14676平方米。
“城市,讓居民生活更美好。古城拆違不僅僅是風貌上的改善,更是順應城市發展要求的必然動作,是提升古城居民幸福指數、安全指數的必然環節,街道將不遺余力將‘拆違’進行到底。”平江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夏寒寒說。
服務經濟工作
保障“姑蘇八點半”項目
今年,蘇州市委、市政府全力打造“姑蘇八點半”夜經濟品牌,并把古城作為重點謀篇布局,這給姑蘇區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新的發展要求。“觀前地區是‘姑蘇八點半’先行區,我們堅持把違法建設管控作為街區管理的重中之重,以高效率的行動嚴查觀前商圈各類違章搭建。”平江街道綜合行政執法大隊一中隊隊長丁樑坤說。
玄妙廣場酒吧街是年輕市民喜愛光顧的一處夜間休閑娛樂消費場所。經前期摸底調查,平江街道執法人員發現此處有6處違建,均為依附原建筑進行的擴建,建成多年。今年入梅以來,部分違建的裝飾門頭部件脫落,還存在燈光線路短路等極大安全隱患。7月20日至21日,平江街道聯合多部門,使用4臺挖掘機、2臺吊機等大型工具,組織保障力量130余人進行作業現場的警戒和安全保障,對該6處約800平方米的違法建設實施拆除,并對拆除后的立面進行原貌恢復。
“2020年,配合觀前街提檔升級改造,街道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共拆除玄妙廣場酒吧街、太監弄蘇地人家、觀前街165號華為樓頂等違法建設61處計2537平方米;拆除粵海廣場等大型廣告店招535處計6316平方米。”丁樑坤表示,通過對觀前街窗口地區的拆違治亂,進一步改善了窗口地區環境,促進了觀前街提檔升級,為發展“姑蘇八點半”夜經濟品牌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服務重點項目
推進一號地塊順利改造
平江片區重點功能區一號地塊,西至臨頓路,東至平江河,南至懸橋河,北至菉葭巷,是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的試點地塊。地塊內共有7座控保、文保建筑,2座文物登錄點,另有少量零星樓棟、零星平房夾雜其中,多為直管公房。整體而言,這些房屋或因建造年代久遠,或因建造標準較低,普遍存在著亂搭亂建、墻皮脫落、線路老化、衛生設施欠缺等問題。“一號地塊臨近平江路,其整體風貌的改善,對平江路構建大旅游版圖有重要意義。”平江街道城管處處長程勇說。
今年4月,街道綜合行政執法大隊隊員對位于中張家巷29號一進北的公房民居北側歷史違建進行了調查。該違建面積4至5平方米,作為該戶人家的衛生間及雜物間使用。由于年久失修,墻皮存在受潮、霉變、臟污、剝落等現象,不僅與傳統蘇式民居風貌不一致,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執法隊員多次上門與房主溝通,房主最終主動清理了屋內物品,并配合執法隊員對該處違建進行了拆除。違建拆除后,民居院落修繕保護工程施工人員按照傳統蘇式民居風貌對原墻體進行了修繕恢復,保證中張家巷29號前后三進院落風貌一致,排除了老違建存在的安全隱患,保障了一號地塊保護工程順利推進。
推進風貌整治
提升古城文旅融合內涵
平江街道轄區包括拙政園、平江路2個歷史文化街區,是蘇州古城保存最典型、最完整的歷史文化成片保護區。“保護好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老城區、彰顯城市特色,增強文化旅游內涵,是我們的責任。我們要用繡花般的城市管理精神,把轄區打造得更加精致。”夏寒寒這樣說。
西北街桃塢河沿岸全長700余米,沿河兩岸共有20余處違建。這些違建大多是沿岸商家搭建的陽光房和防盜窗。其中絕大多數年代久遠,結構破損,暗藏著很多危險。今年7月開始,平江街道綜合行政執法大隊組織拆違力量,拆除了沿河違建300余平方米。“違建拆除后,桃塢河重現了當年‘枕河舟行’的江南水鄉風貌。”西北街沿河商家李先生表示,街道集中治理河道沿岸的違建,還給大家統一免費設計安裝護欄和防盜窗,“景美了,心情也美了。”
此外,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違建問題,平江街道深入調查,積極回應,消除安全隱患。新湘苑巷沿街眾多商戶違法搭棚,群眾反映強烈。經執法隊員現場查看,部分商戶不僅搭建違建棚,還在棚內大量堆放易燃物品、做飯生活,一旦起火,引起液化氣瓶爆炸,后果不堪設想。今年10月,街道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對新湘苑巷17家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進行擅自搭建的違建進行統一拆除,共拆除違建頂棚186平方米,同時,對違規使用煤氣瓶、堆放占用消防通道等安全隱患進行現場整治,受到周邊居民的拍手稱贊。(記者 胡毓菁 蘇報通訊員 錢莎莎)
標簽: 古城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