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程中做好“水”文章
上海市青浦區白鶴鎮時代名邸小區居民顧振宇,擰開家中的水龍頭,從昆山輸送而來的自來水嘩嘩流淌。“住在上海,喝著昆山的水,我們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有了更深感受。”在昨天舉行的昆山市花橋供水有限公司黨群服務點啟動儀式上,顧振宇分享的“水故事”道出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大文章”。據悉,像顧振宇這樣受益的當地居民還有5500多戶,分布在2個村和3個商住小區。
一條吳淞江,把白鶴鎮時代名邸小區周邊區域與上海其他區域分隔開。多年來,這片區域面臨跨江鋪設供水管道的難題。當地村民只能靠井取水,不僅用水不便,而且水中雜質較多,極易導致腎結石等疾病。
考慮到該區域與昆山花橋經濟開發區接壤,上海相關部門主動與昆山溝通協商“借水”。昆山自來水集團公司迅速實地查勘,敲定設計方案,并堅持“同源、同質、同網、同價、同服務”的“五同”原則,全力解決“相鄰”的用水問題。
從一開始的新江村、萬獅村2個村,到之后的時代名邸、時代嘉苑、綠地晶彩3個商住小區,昆山“伸”向上海的供水管道越來越長,服務用戶越來越多。昆山市花橋供水有限公司總經理蔣建興介紹,目前已鋪設供水管道約9公里,每天向上海居民供水1800噸。
為方便用水管理,昆山采取分類施策,對住戶分散的鄉村,實行總表供水;對住戶集中的商住小區,全部安裝智能化遠程閥控水表,盡量減少對居民入戶抄表的打擾。接到居民用水問題后,工作人員在30分鐘內趕到現場,同時通過微信、App等渠道縮短用戶與供水服務之間的距離。
由于政府補貼等政策的支持,昆山堅持實行“親民水價”。昆山市自來水集團公司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加上前期投入和后期維護成本,目前向上海供水的利潤每噸不到0.1元。昆山市水務集團總經理李青說,將繼續找準定位、積極探索,以優質供水服務更好接軌上海、融入上海,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程中做好“水”文章。
昨天的活動上,昆山市花橋供水有限公司發布了“滬花園”特色黨建品牌,融合“黨群物流”概念,以跨區域、跨行業的“兩跨”思路,將著力從民生服務共享、黨建文化共促方面,發揮上海、昆山兩地資源優勢,以“小切口”帶動“大局面”,積極探索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程中的黨建工作新思路。同時,通過黨建引領業務發展,在保障供水安全、優化營商環境、規范服務標準等方面下功夫,加快推進供水服務一體化發展,進一步架起滬昆合作的“紅色橋梁”。(記者 朱新國 占長孫)
標簽: 昆山自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