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入全球創新創業浪潮,蘇州工業園區全力提升創新資源全球配置能力。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了第三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園區與北京中關村等全國8個地區入選全球化創業方向示范基地,是我省唯一入選的全球化雙創基地。截至目前,園區已集聚海內外高層次人才超5萬名,引進4500多個外資項目,集聚84家世界500強企業,設立21家中外合作創新中心,國際化程度和全球競爭力居全國高新區首位。
開發建設27年來,園區積極拓展創新創業國際交流合作,通過全生命周期服務科技領軍人才、一對一輔導助力高新企業申報、整合產業鏈促區內企業合作共贏,全力打造一體化創新創業生態圈。抓住重點產業“特定”需求與創新創業“整體”要求,園區以產業結構調整引領區域轉型升級,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兩大主導產業和生物醫藥、納米技術應用、人工智能三大新興產業為代表的“2+3”特色產業體系,加速新舊動能轉換。
積極搶抓擴大開放新機遇,圍繞產業布局,園區建設了一批國際化雙創合作平臺,累計引進科研院所40多家。其中,“國家隊”科研院所15家、省級及以上企業研發機構400多家,吸引哈佛大學、牛津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31所中外知名院校在園區合作辦學或設立研發機構,在校生人數7.85萬人,是全國開放載體最多、功能最優、發展水平最高的開發區之一。
近年來,園區先后在美國、葡萄牙、以色列等地布局海外離岸創新中心,舉辦鏈接海內外創新創業資源的會議沙龍等活動超100場,發掘和支持海外科技創新領域優質項目超400個。其中,獲評區級以上領軍項目超20個。同時,先后與新加坡國立大學、牛津大學、新加坡科研局(A*STAR)等合作設立國際合作創新創業平臺,本土創新、離岸創新格局逐步形成。
多方聚力讓園區的經濟密度、創新濃度、開放程度均位居全國前列,在國家級經開區綜合考評中實現四連冠,在國家級高新區綜合排名上升到第五位,并躋身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行列。截至去年,園區全社會研發經費占GDP比重4.5%,企業研發投入總額186億元,同比增長近30%。僅2020年,轄區就認定高企744家,有效高企1840家,同比增長31%;認定省級以上研發機構116個,增長超40%。此外,去年新認定省級以上孵化器、眾創空間26家,同比增長近3倍;當年新增發明專利申請9600件,同比增長近30%,新增PCT1250件,萬人有效發明175件。(記者 董捷)
標簽: 蘇州工業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