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常熟市建筑材料再生資源利用中心建筑裝修垃圾分揀處理生產線投料試運行,每天最大處理能力可達1000噸。
碎磚塊、玻璃碴等拆房子、搞裝修、建工程遺留下來的裝修建筑垃圾,經傳送帶一步一步輸送進“消化倉”,經篩分等多重程序后變為再生資源被“吐”了出來。日前,記者在建筑材料再生資源利用中心建筑裝修垃圾分揀處理生產線前看到了這一幕。
該中心位于常熟新材料產業園儲灰場內,總用地面積28.75公頃,建設55萬立方米庫容的螯合穩定飛灰填埋庫和125萬立方米庫容的不可利用建筑裝修垃圾填埋庫,同步配備建設日處理量不低于800噸的建筑裝修垃圾資源化系統,并配套防滲、地表水導排、滲濾液收集等填埋工藝系統,項目投資3.3億元。
據介紹,建筑裝修垃圾運輸至堆場后,經過上料、粗篩等程序,分揀出渣土、金屬和可燃雜質,渣土可直接填埋,金屬可回收利用,可燃雜質可焚燒發電,剩余建筑材料由輸送機匯總運輸至后端骨料破碎篩模塊處理,并最終篩分成再生骨料,最后根據生產骨料特點對接相關市政建設、制磚等單位進行市場化處置。待中心正式運行后,將向常熟市區和周邊鄉鎮收運建筑裝修垃圾,平均每天的運輸處理量可達800噸,最大處理能力可達1000噸。
去年,常熟預計處置建筑裝修混合垃圾80萬噸。此前,該市建筑垃圾均被運送至江河天絨地塊的臨時儲運場。據悉,常熟市建筑材料再生資源利用中心是江河天絨地塊儲運場的升級版,將有效解決該市垃圾焚燒后產生的飛灰和不可利用建筑裝修垃圾的無害化填埋,實現建筑裝修垃圾的資源化利用。(記者 陳潔 通訊員 徐鶴)
標簽: 建筑材料再生資源利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