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是國家綠色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采礦、道路建設、工業、農業等不同國民經濟部門。
國土空間生態修復需明確內涵和突出重點。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的對象是所有受損生態系統。因此,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的重點應該緊緊圍繞“受損”展開,對重要生態系統應該加強保護,通過保護和修復的整體行動實現國土空間生態系統的穩定和安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應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理念,整體、系統地規劃和治理,不能把某一部分孤立出來單獨治理。要把整個生態環境作為一個有機體,系統地綜合考慮,同步協調,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本質上,國土開發、整理、復墾、修復和國土空間修復是完全一致的。礦山生態修復屬于國土整治,也是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的一部分。
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應采用科學方案。一是國土空間生態損傷科學診斷戰略。生態環境損傷的科學診斷是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技術優選的基礎,重點掌握生態損傷驅動力、損傷因子、損傷風險、損傷的時空分布,同時搞清未受損傷的參照系統。利用3S技術與“星空地井”四維監測技術、地球物理探測技術、地質災害評估技術等來進行診斷。二是整體系統性修復戰略。整體性就是強調流域整體、礦山開發全過程整體,重點進行流域分析,并倡導采前源頭控制(減輕損傷)、采中動態治理(邊采邊復)、采后全面治理(末端治理)的生態修復理念。系統性強調采取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三是尊重自然和人類需求,“因地制宜”生態修復。目標確定應做到宜林則林、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宜建則建。同時,修復過程和手段也要“因地制宜”。四是以關鍵技術為核心的科學修復戰略??茖W修復需要考慮技術的科學性、差異性、先進性、經濟性。重點采用師法自然的地貌重塑、土壤重構和植被恢復三大技術,每種技術都要做到科學合理,否則容易導致修復失敗。五是“修復+產業”戰略。修復與產業發展結合,不僅修復生態環境,也能促進修復產業區域的經濟高質量發展。(胡振琪)
(作者為中國礦業大學能源資源戰略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
標簽: 國土空間生態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