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進程中,教育是重要內容之一。近年來,蘇州高新區始終堅持高標準辦學,在校地合作、國際化辦學方面持續發力,以高品質的教育資源為一體化發展注入新動力。
薪火相傳,示范帶動
讓孩子遇見更多好老師
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在人。
近日,首批蘇州市名師工作室(高中英語)、首批蘇州市名師工作室(高中歷史)等相繼落地高新區。每個名師工作室會聚了蘇州大市10個縣市區的20名市、區學科帶頭人。這些以名特優教師梯隊化培養為目標搭建的學習共同體,將充分發揮在教育教學改革、教師培養、資源共享等方面的示范引領作用,助推蘇州教育高質量發展。
示范引領,助力成長。據統計,目前高新區共有蘇州市“四有”好教師市級重點培育團隊3個,區級“四有”好教師重點培育團隊11個,省、市、區名師工作室18個。教育初心,薪火相傳,一批批優秀教師脫穎而出。
讓孩子遇見更多好老師,讓教師有更廣的成長空間,向長三角拓展示范帶動效應,近年來,高新區接連出招:在教學培訓上,來自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等長三角名校的教學名家為區內教師開展高質量培訓;在師資隊伍建設上,組織區內中小學校長前往南京、杭州等地參觀培訓;在教學合作上,高新區還成立集合了長三角四大市的蘇滬淮鹽初中語文名師發展聯盟;在人才招引上,吸引了眾多長三角地區雙一流、985、211高校的優秀畢業生來高新區從教。
多年耕耘,滿園花香。截至目前,全區擁有江蘇人民教育家培養對象(省領航名師)4人,蘇教名家1人,正高級教師20人,省特級教師25人,蘇州市姑蘇教育名家1名,蘇州市名校長、名教師36人,姑蘇教育領軍人才5人,姑蘇教育青年拔尖人才26人,姑蘇教育特聘人才7人,蘇州市學科(學術)帶頭人203人,市級以上教育人才占比在蘇州大市居領先水平。
擦亮品牌,規劃出爐
建起優質人才“培養鏈”
太湖之濱、莊里山畔,備受矚目的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建設正如火如荼。以此為契機,高新教育品牌又將迎來全新發展。
創辦于1994年的江蘇省蘇州實驗中學最先呼應。地處獅子山麓,該校于1996年正式掛牌“南京大學蘇州附屬中學”。1998年,通過江蘇省重點中學驗收,2000年被評為國家級示范高中,2004年評為江蘇省首批四星級高中……多年來,依托南京大學資源優勢,這所學校早已是有口皆碑的“好學校”。今年,在即將迎來掛牌“南京大學蘇州附屬中學”25周年之際,“學校將積極抓住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建設的機遇,加強與南京大學的全方位合作,加快學校的發展步伐。”江蘇省蘇州實驗中學教育集團總校長仲堯明說。
持續擦亮高新教育品牌,對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打造高質量發展創新示范區,高新區教育的全新規劃呼之欲出。
根據《蘇州高新區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未來三年,高新區計劃新建改擴建學校29所,再增加學位37380個。除了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外,南京大學陶行知教師教育學院蘇州分院,南京大學蘇州附屬幼兒園、附屬小學、附屬初中也均在建設計劃中。
同時,緊扣“長三角”和“一體化”,高新區將全面對標長三角先進地區,在高水平大學引領基礎教育創新發展、高素質師資隊伍建設、高品質課程體系建構、拔尖創新人才和緊缺人才培養、教育國際化與信息化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全力打造一條從學前教育,到高中教育,直至高等教育的優質人才“培養鏈”。
強強聯手,滬蘇聯姻
打造家門口的新標桿
地域相近、人文相親,借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東風,教育高質量還有更寬廣的空間。
今年4月,上海世外教育附屬蘇州高新區文賢實驗初級中學校揭牌。根據合作協議,新學校委托上海世外教育集團管理。將在學校管理、課程教學、特色建設、師資隊伍、學生發展等五個方面發力,辦成“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
這不是一次普通的聯姻。近年來,高新區通過持續深化集團化辦學,已經成功打造了東部片區以“實驗鏈”為標志品牌、科技城片區以“科技城實驗鏈”為標志品牌的教育高地。去年6月,高新區在全市率先實現集團化辦學義務教育學段全覆蓋,主動順應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引入區外優質民辦教育資源,這是提升和創新基礎教育管理運行機制,創新集團化辦學模式的又一次創新舉措。同時,這也是上海世界外國語教育集團在蘇州簽約并即將實際管理運行的第一所新辦學校,標志著滬蘇教育同城化邁出了重要一步。
未來,蘇州高新區將充分借鑒上海民辦教育集團先進的辦學理念、成功的管理模式,探索“集團+委托管理”新模式,與高新區現有的實驗鏈教育集團、科技城實驗鏈教育集團等優質教育品牌之間形成良性競爭和優勢互補的教育生態,為滬蘇教育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引進民辦教育激發公辦學校辦學活力,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快速生成等方面探索出新經驗,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新樣本。
“高新區將堅持主動對標長三角先進地區優質教育發展共同體,充分發揮已有的品牌優勢、規模優勢、人才優勢、資源優勢,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高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與人才保障。”蘇州高新區教育局局長周經緯表示。(記者 劉曉平 蘇報通訊員 陶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