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經濟的新動力究竟在哪?夜消費的江南特質怎么體現?夜窗口的沉浸式場景如何打造?
“楓橋夜泊”后有7種選擇
——蘇州提升夜間消費全景式調查報告
近年來,夜間經濟悄然興起,已成為消費領域一個新的增長點。夜間經濟在促進城市經濟發展的同時,滿足了群眾的消費需求,提升了城市品質,已成為城市發展的新引擎。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夜間經濟市場規模突破30萬億元。據商務部的一份數據分析,我國60%的消費發生在夜間。
蘇州,自古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但談到夜經濟、夜消費,似乎總找不出響亮的、標志性的、引領性的消費場景和優質項目,與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城市化國際化程度、人口規模等存在不小落差。
如何點燃夜間經濟新引擎,滿足更高層次的夜間消費需求?如何依托好“蘇州制造”“江南文化”等品牌?怎么打造“夜間天堂”經典場景和項目?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索的課題。
抵達姑蘇城外的客人,在“楓橋夜泊”后做些什么——這似乎是個千年追問。按照現代的消費理論,夜經濟至少有夜購、夜食、夜宿、夜游、夜娛、夜讀、夜健等七大產業業態。僅就此而言,“楓橋夜泊”后起碼能有7種選擇,讓諸位客官在“人間天堂”里度過良宵。
“吳夜無亮點”
——產業發展不匹配城市地位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布的數據顯示,蘇州常住人口已經達到1275萬,排名長三角第二。然而,蘇州夜間經濟發展和城市發展地位并不匹配。2019年以來,新華社瞭望智庫聯合騰訊每年發布《中國城市夜經濟影響力報告》,2019年夜經濟影響力十強城市分別為重慶、北京、長沙、青島、深圳、廣州、濟南、成都、西安、石家莊。近期發布的《中國城市夜經濟影響力報告(2020)》,從夜經濟傳播力、創新力、產業規模、商圈流量4個維度對目標城市進行評價分析,4大指標權重分別為30%、30%、20%和20%。綜合上述指標,2020年中國夜經濟影響力十強城市分別為重慶、成都、長沙、青島、北京、西安、上海、深圳、廣州、武漢。
綜合兩屆榜單看,重慶、青島、長沙、北京等城市夜經濟實力保持領先優勢;上海、武漢夜經濟影響力加速提升,2020首次進入夜經濟影響力城市前十;蘇州則無緣“十強榜單”。
十強城市都是我國綜合實力不錯的城市,同時還是旅游強市。從夜經濟產業規模指標看,據《中國城市夜經濟影響力報告(2020)》,夜經濟產業規模評價得分前20名城市中,11到20名分別是石家莊8分,杭州、天津6.5分,福州、濟南6分,廈門、合肥5.5分,蘇州和鄭州、沈陽并列,均為5分。而在前十的城市中,北京為9.5分,上海、重慶、深圳、成都、西安均為9分。
在百度、知乎上,搜索“蘇州夜市”,有不少留言:“夜市?不存在的,一般在外面逛到八點就想回家了。個人感覺蘇州比較適合死宅,比如我自己。”“蘇州現在GDP其實離一線城市不是很遠,但是夜生活跟北京上海等城市差遠了。我們晚上基本10點后就沒什么花頭了。”
端午小長假期間,蘇報記者實地觀察了觀前街、平江路的夜經濟情況。
在這兩條聞名全國的步行街上,記者發現,所謂的“夜經濟”,基本上是白天經營模式的延伸,沒有顯著的“夜”特色。在觀前街上,部分鞋服專賣店以“清場促銷”為噱頭,店員出店拉客,以高分貝的吆喝招徠生意。在平江路上,許多游客處于“閑逛”狀態,沒有明確的消費意向,“從街頭走到街尾沒有花一分錢”的現象不在少數。一些游客表示:“沒有看到讓人怦然心動的消費興趣點。”
“吳夜無特色”
——理念滯后影響規劃和業態
專家指出,與發達國家城市夜間經濟相比,中國夜間經濟的紅利還沒有完全釋放。現階段我國夜間消費中餐飲服務、購物零售供給比例較高,文藝演出、博物館展覽、經典游覽等優質項目供給不足或發展單一,人們對于更高層次的夜間消費需求尚得不到滿足。
而在蘇州,夜間經濟不發達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幾點:
一是規劃建設滯后。蘇州商業、餐飲等業內人士表示,“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蘇州傳統夜經濟,和夜游、夜食、夜娛等融合,從《紅樓夢》中的“閶門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到觀前玄妙觀“全國四大小吃集聚地”之一,和蘇州傳統茶館、戲館、書場等融合,形成歷史上曾經繁華的傳統夜消費。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市場經濟崛起,服裝、小商品、小吃美食等攤位排檔式夜經濟蓬勃興起,蘇州觀前、石路等形成多個夜市。然而,隨著現代消費興起,傳統夜市模式無法適應消費趨勢變化,蘇州夜經濟逐漸“黯淡”。
二是缺少品牌化品質化的夜經濟。蘇州以往傳統排檔式夜市最大弊病是臟亂差、檔次低,完全復舊傳統夜經濟,無法滿足新的消費理念、消費需求,與蘇州國際化大都市的定位不相吻合。同時,隨著蘇州商圈的多中心發展,人流集聚度分散,品牌化品質化的打造和引導,難度更大,缺乏地標性、引領性的夜間消費集聚區。
三是蘇州夜經濟小、散、業態單一,尚未形成包括“食、游、購、娛、體、展、演”等在內的多元夜間消費市場,無法有效引導沉浸式現代夜經濟消費模式。同時,在消費層級與消費客群的分眾化方面,缺乏精細化的規劃設計。目前開展的部分沉浸式體驗,也存在封閉式、客群相對較小的局限。
“吳夜五彩燈”
——亟待打造沉浸式消費窗口
在采訪中,我市商業、餐飲、旅游等業內人士以及專家學者認為,發展夜經濟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針對如何點亮對標上海、和國際化接軌的蘇州夜經濟,業內人士、專家學者形象地以“五彩燈”為喻提出了五方面的對策建議。
文化
蘇州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中心主任、東吳智庫專家、蘇州大學東吳商學院教授王俊表示,蘇州要形成有自己文化特質的夜經濟,首當其沖就是打響“江南文化”品牌。從前兩年開始,蘇州著手做夜經濟的文化品牌。比如,蘇州園林夜游除了網師園外,滄浪亭的《浮生六記》昆曲演出,采用現代呈現方式,尤其適合年輕人。最近拙政園推出的拙政問雅,通過夜游方式,讓游客欣賞明代園林,體驗當時文人的精致生活。今年蘇州還做了很多劇場,既包括傳統評彈、昆曲,也包括年輕人喜歡的小話劇、音樂劇演出。
上海市工商業領軍人物、中國步行商業街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上海購物中心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吳仲慶認為,滬蘇兩地可以互補借鑒,共同促進。以前會講蘇州是上海的后花園,放到長三角一體化的角度來講,今后蘇州就是上海的花園,要把年輕人都吸引過來。蘇州要打好文化牌,蘇州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城市特色個性是獨有的,具有唯一性,也是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時尚
突出江南味、國際范、時尚潮,打造高品質的江南文化、國際視野的“雙面繡”夜生活都市圈、夜生活打卡新地標。
蘇州市百貨業商會(協會)會長謝懷清提出,一個城市的夜經濟品牌,需要持之以恒地深耕,不斷升級創新與時俱進。讓傳統夜市跟上時代的發展,再現一個現代版的姑蘇繁華盛景。要根據對象不同,創新打造差異化的產品服務;要根據季節不同,推出不同的產品,加大蘇州夜經濟黏度,增加層次感、吸引力。培育沉浸式消費夜經濟新模式,要打通各行業邊界,包括劇本殺、密室逃生等沉浸式文化產品和購物中心、商場合作,傳統產品制作體驗和老字號嫁接,非遺技藝體驗和古城游等旅游產品融合,通過全業態跨界融合,實現沉浸式夜經濟的疊加效應。
蘇州市飲食文化研究會會長華永根提出,要在江南文化、國際視野的新高度,打造玄妙觀、太監弄夜市美食群,以及蘇州市夜市小吃群、環古城河夜游等沉浸式項目,引進國際美食,讓消費者在觀前商圈,能喝到一杯地道的精釀啤酒,在路邊來一支地道的雞尾酒,或者來一個輕食小漢堡,體驗國際范夜生活。
主題
“越夜越快樂”是新一代年輕消費者夜生活的特點,消費不局限于單一的購物、餐飲、旅游等,多業態融合的沉浸式主題夜消費場景正在成為消費者夜生活的一部分。吳江區某旅行社負責人唐曉峰介紹,其接待的外地團隊游客反映,蘇州的夜經濟點位多且雜亂無序,“就像突然走進一個大型‘自由市場’,不知道該從哪逛起。”對此,唐曉峰給出建議:相關部門應仔細梳理歸納夜經濟資源,突破板塊行政邊界對其進行重組,精心打造“美食之夜”“戲曲之夜”“園林之夜”“博物館之夜”等主題夜經濟產品,并對其進行強勢推介,從而引導消費。唐曉峰同時提出,在目前國內團隊游市場上,蘇州往往是“華東游”線路中的一個節點,而非單一的旅游目的地,這就使得游客在蘇州停留時間不長,這也是制約蘇州夜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不利因素。對此他建議,蘇州應加緊與上海聯手開發“滬蘇深度游”產品,“至少要讓游客在蘇州停留三天左右。”
投入
姑蘇區招商中心工作人員楊揚認為,目前蘇州的夜經濟處于“一哄而上”的狀態,缺乏高水平的產業規劃引領;主要以政府“造節”的方式來推進,缺乏常態化的運行模式和機制;此外,蘇州的夜經濟目前處于“低成本運作”狀態,以及各板塊、條線“各自為政”的狀態。對于這幾點,她提出:首先,對市場需求進行深入調研,在此基礎上請專業人士制定符合蘇州實際的高水平的夜經濟產業發展規劃,規劃要注意區分游客和本地消費者,根據二者的特點設計不同的路線;其次是探索夜經濟常態化運行機制,要想辦法提振市場主體主動融入夜經濟的積極性,特別是與高水平的創作團隊、頭部運營團隊合作,打造蘇州夜經濟的亮點,“不能有‘投入馬上就要見效’的短期心態”。
管理
不少商家也提出,夜經濟是城市服務功能的完善、延伸和提升,高品質發展夜經濟,需要政府相關部門與時俱進,在政策、管理、執法等各層面,因地制宜完善配套措施,吸引商家“開門辦夜市”。還有商家呼吁,滬蘇同城聯動,相關部門要主動對接,方便上海消費者到蘇州、蘇州消費者到上海。政府部門要在公共交通、衛生、安全等方面完善配套設施,實現夜經濟與城市治理的協調發展,創造安全、穩定的夜經濟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