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山開發區蓬曦園小區,首個垃圾分類“AI糾察系統”設備啟用后,居民違規投放垃圾大幅度下降。以此為試點,蓬晨社區在轄區小區其余7個點位全部安裝簡易攝像頭,實現小區垃圾分類點位全天候“無人糾察”。
全面提升居民主動分類意識,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可持續發展。昆山開發區蓬朗街道以宣傳教育、硬件配套、糾察督導為抓手,推出爭當“三員”機制,為綠色發展“保駕護航”。
當好“宣傳員”。蓬朗街道在前期依托電子屏、廣場活動、發放宣傳口袋書基礎上,拓寬宣傳渠道,打造垃圾分類“實景課堂”、推行垃分“小教員”宣傳團隊,讓轄區居民自覺養成垃圾主動分類、自主破袋、定時定點、分類投放的良好習慣。垃分“小教員”還依托微信、QQ群等載體,將一些生動有趣的課件,以寓教于樂的形式向轄區居民傳達垃圾分類知識點,并搭載“六點半‘垃’家常”開展在線互動小游戲、線上答疑釋惑,讓垃圾分類宣傳入腦入心。
當好“科技員”。在前期推行垃圾分類“AI糾察系統”基礎上,進一步強化科技支撐,啟用“熱成像感應”系統及點位攝像頭模式,在農田周圍區域安裝“熱成像感應”系統,若有群眾自行焚燒垃圾處理,在焚燒區域3公里范圍內,系統都將即刻檢測到并將點火人員抓拍并作進一步處理,通過科技賦能創垃圾分類糾察新模式。兩個系統啟用以來,蓬朗街道糾察到300起違法亂扔現象。
當好“監督員”。為有效糾正居民錯投、誤投現象,培養居民養成正確分類投放良好習慣,蓬苑社區組建垃圾分類“糾察小分隊”。小分隊成員由前期20余名樓道長擔任,并招募50余名學生志愿者加入,在垃圾分類投放時段、點位隨機開展巡查、宣傳、督導工作,引導居民準確分類、自主破袋。
在此基礎上,配備垃圾分類廉勤監督員隊伍,隨機對小區垃圾分類工作督導檢查,針對群眾舉報反饋、檢查督導發現的小區、樓道垃圾亂扔,居民隨意投放等現象,第一時間制止解決,為持續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形成長效機制。(記者 朱新國 占長孫 通訊員 陳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