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項目獲省級獎補資金,蘇州占2個
近日,省生態環境廳發布“2021年省生態安全緩沖區示范項目獎補資金”名單,全省5個項目入選,蘇州占2個。據悉,該獎補資金用于生態安全緩沖區示范項目設施建設、提標改造,以及與示范項目直接相關的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保護等內容。蘇州入選項目為太倉市港城組團污水處理廠配套生態安全緩沖區、蘇州生態涵養發展實驗區消夏灣濕地生態安全緩沖區。
生態安全緩沖區指生態空間中具有消納、降解和凈化環境污染的過渡地帶,可分為生態凈化型、生態涵養型、生態修復型和生態保護型四類。
在吳中區金庭鎮消夏灣濕地的南灣村落區,環山公路一側波光粼粼,排布整齊的水塘里,一根根水管正汩汩冒出清流。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改造前,這里是一個破敗的灘涂,周邊山林里種植著茶樹、果樹,到了雨天,農藥化肥殘留等有害物質以及周邊區域污染物會隨雨水流入消夏江直接排入太湖。現在,生態安全緩沖區的強化型垂直流濕地已基本完成,通過植物、微生物和濾料共同組成處理系統項目,將大幅削減進入太湖的總氮和總磷。消夏灣濕地生態安全緩沖項目一期將于今年9月底前完成,計劃到2023年底前完成全部三期項目。
蘇州生態涵養發展實驗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協調推進辦專職副主任王健介紹,消夏灣濕地生態安全緩沖區建成后,預計每年可削減入湖總磷量7.29噸、總氮量67.4噸,對環太湖地區、特別是環太湖丘陵山區的農村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起到典型示范作用。
太倉市港城組團污水處理廠配套生態安全緩沖區示范項目,則屬于生態凈化型。通過復合生態濕地對污水處理廠尾水深度處理,緩沖區由“復合潛流濕地+表面流濕地+沉水植物塘”等組合而成,項目成功取消了入江排污口,將有力支撐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改善周邊人居環境,保障區域居民用水安全。
今年,我市還將大力推進張家港、常熟、昆山以及吳江4個生態安全緩沖區項目。“未來,我們還會選擇在京杭運河沿線、工業集聚區、城市近郊等區位,建設一批生態涵養林、沿湖植被緩沖帶等生態修復型、保護型的生態安全緩沖區,進一步提高生態環境承載力,實現生態文明質量持續改善提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蘇州市生態環境局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孫芳說。(記者 惠玉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