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中太湖新城投入專項資金開發智慧社區平臺,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
“聰明大腦”賦能城市治理
“沒想到這個名叫‘一碼解憂’的小程序真的可以將我們的期待變成現實。”這個暑假,吳中太湖新城某小區的9位業主組團來到街道辦事處送上錦旗,點贊新城的高效服務。
通過融灣、頤灣社區智慧平臺“一碼解憂”小程序的矛盾調解功能,吳中太湖新城第一時間就獲悉了業主家孩子們“上學難”的困擾,并進行了針對性調解,及時跟進開發商完成了相關手續。看著一封封拿到手里的入學通知書,業主們的擔心終于放下了。
東太湖畔,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硬件”配套不斷完善的同時,如何在服務居民的“軟件”上及時跟進?吳中太湖新城投入專項資金開發智慧社區平臺,為社區配備“聰明大腦”,以黨建引領、智慧先行的建設原則,遵照“以服務匯數據,以數據促服務”的建設理念,持續探索城市社區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模式。
整合建“庫”
讓數據串起民生小事
融灣、頤灣社區是太湖街道掛牌后首批成立的兩個社區,有別于傳統社區,這里常住居民中35歲以下年輕群體占比達70%。如何高效、高質量地提供民生服務,進而激發青年們共創美好家園的活力,這考驗著社區治理理念的守正和創新。
數據是最關鍵的。對于社區工作而言,數據就是串起萬千民生小事的那根“線”。以往,各項數據分布于各條線、各部門,要想從中理出頭緒、形成合力,往往需要工作人員耗費很多心力。為了跨越這道“數字鴻溝”,讓數據“活”起來,就必須要借助智慧平臺的力量。
以“一戶一檔”為單位,智慧平臺全面導入了轄區1.5萬人口信息和0.3萬條房屋信息,實現了常住人口全覆蓋。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多項和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基礎信息”也被囊括其中,并關聯到各小區物業系統,讓數據的生命力真正體現在居民的衣食住行中。
該平臺還融通了政法、公安、城管、環衛、市政、安監、住建等8單位后臺數據,實現了“一張網全覆蓋”。各職能部門信息互聯互通,平時則能提升政務服務效率,而在解決居民反映的“急難愁盼”時,職能部門也能快速響應、緊密協作、高效處置,真正讓“實事”成為為民服務的“事實”。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記者從融灣、頤灣社區相關部門負責人處了解到,大數據和網格化的基礎上,還是離不開社區工作者的辛勤走訪。接下來,社區將會把“鐵腳板”獲取的數據第一時間錄入平臺,進一步完善數據庫完整度,確保監管不留白、信息不斷檔。
多維構“景”
讓畫面賦能基層治理
步入融灣、頤灣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一面碩大的電子屏幕科技感滿滿,格外引人注意。
屏幕上,社區人口、房屋、出行實時數據等信息一目了然。頤灣社區黨支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大屏幕不僅能讓工作人員360度無死角地進行全域化管理,還可以利用數據的多維疊加,開展“一網通辦”“一鍵到家”“一橋連心”“三定一督”等便民服務。
利用智能社區平臺來輔助管理,也是基于社區的現狀。目前,融灣、頤灣社區有多個住宅小區、商業廣場和在建工地,工地安全生產、重要商戶廚房食品安全、大型賽事活動舉辦現場都需要傾注力量進行常態化或重點關注,這也就要求基層治理深入這片湖畔樂居熱土的每一個角落。
以安裝在單元門口和垃圾分類服務亭門口的面部識別裝置為例,通過“刷臉”開門,不僅在疫情防控中可以監管高風險地區人群流入,還能減少諸如不定時投放生活垃圾等不文明行為。此外,如果某位老人的面部一段時間沒有被裝置識別到,系統就會發出警報,提醒社區工作人員上門了解查看居民的身體狀況。
能將海量而瑣碎的信息多維度、成體系地顯示在屏幕上,依靠的“眼睛”就是遍布轄區各個角落的監控視頻、高空球機,以及不定時飛在空中的無人機。“在預設攝像監控系統和預警報警系統的幫助下,平臺實現了物聯人、事聯人、人聯人。”頤灣社區黨支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高技術設備的存在,大大提高了日常的工作效率,也讓應急指揮調度變得更井井有條、忙而不亂。
終端有“料”
讓政務事項指尖可辦
不用東奔西跑,民政、計生、社保等業務家門口就能辦妥;在屏幕上動動手指,修傘、磨刀等第三方服務可以“一鍵到家”。
這就是以智慧社區平臺為基礎,面向融灣、頤灣社區居民打造的終端——“融頤通”小程序。它的出現,也標志著這兩個年輕社區正從傳統的“坐等服務”“定時服務”向更主動的“上門服務”“實時服務”轉變著。
用微信打開“融頤通”小程序,干凈清晰的界面就給人一種高效專業的感覺。在居民最常“光顧”的“政務辦事”模塊中,有著5大類165項具體業務,隨機點擊其中一項,程序更會“貼心”地為居民展示辦理條件、所需材料和辦理流程,更增加了居民對社區服務的信任感。
如果遇到需要遞交紙質材料的政務服務,“融頤通”小程序的優勢就更加明顯。“線上發起業務,線下通過24小時自助服務終端、政務辦事自提柜傳遞材料,真正可以體驗到現代科技賦能帶來的‘不見面審批’。”融灣社區黨支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社區還設有專職的全科社工,可以更高效地幫助居民體驗線上服務。
在全社會深化黨史學習教育的背景下,融灣、頤灣社區還打造了“綠島驛家”社區黨員互聯網“新陣地”,串起了轄區企業、學校和共建單位資源,與居民需求進行有機整合,匯總出資源清單、需求清單、項目清單,截至目前已形成10項重點黨建為民服務項目清單。(記者 陸宇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