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記者 凌欣煒
聯系蘇州市商務局、市場監督管理局和屬地體育部門,了解掌握情況;及時組織開展預付卡風險宣傳工作,通過媒體平臺發布預付式消費風險警示……這是日前針對蘇州多家健身機構突然關停倒閉事件,蘇州市體育市場管理處(市體育稽查支隊)迅速做出的一系列反應。近幾年,蘇州市體育市場監管部門開拓創新,在嚴厲打擊違法違規經營行為的同時,為群眾參與各項體育活動營造安全氛圍,為促進體育市場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做實“常規動作”
深入一線開展執法檢查
炎炎夏日,游泳場所是人們的消暑首選,更是孩子們的水上樂園。為加強游泳場所安全監管,有效保障泳客生命安全,蘇州市體育稽查支隊每年6月底啟動常態化的夏季游泳專項執法行動。
在今年的專項執法行動中,市體育稽查支隊根據“雙隨機 一公開”的執法檢查要求,一方面與蘇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開展聯合監管,通過江蘇省市場監管平臺,按照2%的比例進行全市抽查。另一方面由體育部門單獨進行雙隨機抽查,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對市本級游泳場所進行抽查。同時,加強與各市(縣)區的協調配合,積極與姑蘇區、相城區、吳中區等開展聯動執法,彌補當地執法力量的不足,掃除監管盲區。截至目前,已檢查77家游泳場所,開具責令(限期)改正通知書19份,對7家違規經營主體實施了行政處罰,另有1家行政處罰正在執行辦理過程中。
在常態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市體育稽查支隊還對體育健身場所開展疫情防控隨機檢查60余家次,對市區潛水、攀巖場所、花樣滑冰場所、大型公共體育場所控煙開展100%全覆蓋的專項監督檢查。所有執法檢查和行政處罰結果均在國家信用信息公示平臺(江蘇)、省市場監管平臺、信用蘇州、市體育局官網等平臺上公示。
做細“創新動作”
用行業自律破監管難點
今年,在體育市場綜合治理方面,蘇州市體育市場管理處以攀巖項目為試點,創新市場監管模式,積極調動社會力量,借助行業協會推進事中事后監管。
自攀巖項目入奧后,其推廣和發展就駛入了快車道。在蘇州,攀巖愛好者逐年增加,攀巖館也開始多了起來。目前,蘇州大市范圍內有12家攀巖機構正常開展經營活動,部分機構開始連鎖化發展。與此同時,市場競爭日益白熱化,問題也隨之而來:如何規范攀巖經營活動,構建健康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才能讓該項目可持續地發展下去?
帶著這樣的思考,今年5月,蘇州市體育市場管理處聯合市登山戶外運動協會召開了攀巖經營者座談會,探索制訂行業公約。通過行業監管部門、行業協會、行業經營者“三位一體”的布局,聯合開展了攀巖機構誠信經營聲明的倡議活動,同時發布攀巖經營場所準則的行業規定,促進攀巖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截至目前,已有10家攀巖機構積極響應,簽署了聲明書。
“行業協會指導下的市場自律,是政府監管的有力補充。”蘇州市體育市場管理處負責人張毅表示,以經營者自律為主要抓手、多層次約束手段相結合的模式,更有利于提升維權效率、規范行業發展。
做精“自選動作”
探索體育市場綜合治理
長期以來,健身行業預付卡亂象是體育市場監管的一大痛點。今年,江蘇省出臺了《江蘇省預付卡管理辦法》,4月1日起正式施行。《辦法》出臺后,市體育市場管理處高度重視,赴大型健身連鎖企業進行調研,引導大型連鎖健身機構發揮行業引領作用,履行企業社會責任,規范穩定經營。但在調研中發現,《辦法》賦予體育主管部門的監管權力比較有限,對于健身經營企業不按規定或約定履行提供服務承諾、退回預收資金余額等侵犯消費者權利的違規行為,缺乏強有力的查處手段和措施,主要運用信用約束機制來規范經營主體,對于缺乏信用的不良健身企業來說監管效果不明顯。
“預付費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可以起到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但是要使其有效、合理、健康地運轉,需要建立全面、系統的監管體系。”張毅透露,當前蘇州體育部門正在積極配合市地方金融監管局,探索建設體育健身領域的預付資金信托管理系統,推動體育行業預付式消費資金監管工作。此外,相關人員仍在研究開展體育行業預付式消費監管的其他可行性方案,例如召開健身行業自律工作推進會,探索建立行業“紅名單”等,預防和減少因沖動消費引發的糾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