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推進農村廁所革命 “三個首創”實現長效管理
日前,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國家鄉村振興局開發指導司公示了全國6個農村廁所革命典型范例名單。吳江區“三年煥新農村公廁 探索廁所革命‘吳江模式’”是江蘇省唯一上榜范例。
為加快補齊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短板,吳江區瞄準農村公廁這一人居環境的軟肋,堅持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標識、統一標準、統一補助的原則,用3年時間推進新一輪農村廁所革命,2020年以來共新改建農村公廁1050座,拆除老舊公廁927座,全面建成長效管護體系,以廁所革命“吳江模式”點亮農村環境新風貌。
吳江聯合蘇州科技大學組建調研團隊,花費近半年時間對200多個行政村公廁建設現狀展開調查分析,編制江蘇首個農村公廁布點規劃,制定三年(2020-2022年)行動計劃,通過“拆一批、改一批、建一批”的方式全域推進。深入1000多個自然村收集村民意見建議,并開展農村公廁設計大賽,將村民票選出的公廁款式在農村落地。到2022年底,實現農村簡易公廁清零,新改建公廁達到布局合理、衛生整潔、環保美觀、方便實用的目標。
據了解,吳江通過“三個首創”推動實現農村公廁長效管理:一是首創公廁管護“10步保潔法”,將作業標準量化成10個步驟;二是首創“區、鎮、村+第三方”的四級聯查監管模式,推動農村公廁從“有人管”向“管得好”轉變;三是首創吳江公廁信息平臺和“公廁助手”小程序,實現一鍵找廁、保潔打卡、設施報修等功能。
“農村公廁的建設采取因地制宜方式推進,既要建設符合農村風貌、水鄉特色并滿足如廁基本功能的標準公廁,又要在有條件的村莊高標準規劃一批設施更先進、如廁體驗更舒適的特色公廁,還要綜合考慮外來人口較多的村莊,建設中大型公廁,滿足如廁需求。”吳江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說。(記者 周悅磊 通訊員 費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