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訊(記者 管有明 通訊員 顧培堯)“整治雜船、修復駁岸、清理垃圾后,這里水清岸綠,環境宜人,看著心情很放松。”對于近期周邊環境的巨大變化,家住姑蘇區白洋灣街道富強新苑的曹阿姨十分滿意。據悉,以往影響河道和沿岸環境的雜船被轉移和拆解后,受污染的水面和受損駁岸也得到了清潔修復,河道恢復了“河清岸潔”的美麗樣貌。
白洋灣轄區河道環境的改變,要歸功于姑蘇區“社情民意聯系日”平臺。而在該街道,居民們對于近期電動自行車充電等難題的解決也是印象特別深刻。“小區內電動自行車停車位與充電位不足,電動自行車停車充電很不方便”“小區內電動自行車充電處沒有相應的消防設施,擔心存在火災隱患”……轄區部分小區由于規劃建設較早,未能留出充足的電動自行車停車充電位置,不少居民面對著電動自行車無處可停、無處充電的尷尬境地,而一些安全意識不強的居民采取了飛線充電、電動自行車入戶充電的危險方式,其造成的安全隱患卻又成了困擾另一批居民的“難題”。
在近幾期“社情民意聯系日”活動中,這些問題被紛紛提出。對此,白洋灣街道迅速行動,摸排各小區電動自行車數量,廣泛征集群眾意見,組織社區、物業工作人員實地勘察選址,在富強新苑、寶鄰苑、領秀金品花苑、寶祥苑等存在需求的小區內增設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點,從源頭解決入戶充電、飛線充電的問題。同時,針對缺少消防設備的充電點,及時增設懸掛式干粉滅火裝置,確保充電安全。
從去年9月起,白洋灣街道借助每月舉辦的“社情民意聯系日”活動,深入基層一線,廣聽民聲,勤解民憂,將群眾的“表情包”作為工作的“風向標”,力爭讓“群眾沒有不滿意”。據悉,該街道通過“社情民意聯系日”活動共接待居民群眾399人,收集問題和建議505條,現場答復交辦329條,流轉辦理176條,全方位、多領域地傾聽轄區居民的需求,主動回應、迅速落實,為居民群眾解決小區管理不到位等一批生活中的“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優化民生服務水平,切實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