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駐常熟記者 陳潔 蘇報通訊員 陳競之
常熟市第一人民醫院有個不起眼的小窗口,被病人稱為“救命窗口”。這是中華慈善總會藥品援助項目首個縣級市發藥點。每周一和周四,經濟困難的重大病患者在這里領取昂貴的“救命藥”。2018年5月12日至2021年12月31日,從這個窗口累計發放的格列衛、達希納、恩瑞格等抗癌類靶向藥物總金額達5342.2萬元,服務4421人次,受益者達299名。
近年來,從群眾“最缺啥”的實際需求中來,奔著群眾切切實實的“獲得感”去,常熟緊扣“精準”二字,慈善幫助對象從重大病患者逐漸擴大到整個公共衛生領域,走出了慈善助醫的“常熟模式”。
家門口的“救命窗口”,解病患之憂
2018年之前,慈善發藥點只開在設區市一級。常熟市慈善總會在調研中發現,享受慈善助醫政策的常熟患者需要頻繁前往蘇州甚至上海領藥,飽受奔波之苦,于是申請在常熟增設發藥點的想法開始萌芽,當時全國尚無在縣級市開設發藥點先例。
為了給患病群眾解決領藥的“最后一百公里”問題,常熟市慈善總會將醫療條件基礎比較好、醫療資源配套齊全的常熟市第一人民醫院作為慈善援助藥品發放點,高標準建成獨立發藥窗口,并配備兩名專業藥劑師。慈善藥品援助點順利通過審批后,常熟市慈善總會加強部門聯動,努力提升慈善藥品援助的社會知曉度,擴大項目覆蓋面。
董浜鎮東盾村的王女士身患胃腸間膠質瘤,格列衛藥品的市場價曾經每盒近1.5萬元,只夠她吃一個月。申請到藥品援助項目后,王女士平均每月的格列衛花費在2000元左右。“這個好政策真是救了我的命啊!” 2018年12月起,王女士在常熟發藥點領取格列衛,如今病情沒有再復發,身體狀態越來越好。
藥品援助項目效應持續擴大,得到了常熟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發現需求,“靶向”慈善,精準幫扶,讓每一筆善款都用在刀刃上,正是常熟市慈善總會的努力目標。緊扣“精準”,常熟市慈善總會一方面依靠慈善組織網絡,積極對接慈善資源;一方面科學審核大力援助,為大病困難家庭雪中送炭。近5年,常熟市慈善助醫項目向常熟符合條件的對象發放救助金2850多萬元。
高端設備及時到位,助醫療事業發展
助力公共衛生事業發展,是更加面廣量大的慈善。近年來,常熟市慈善總會創新幫扶舉措,將慈善幫扶的對象拓展到急救中心、醫院層面,走出了慈善助醫的常熟特色之路。
常熟市第二人民醫院(北部院區)目前配置最高端的兩輛救護車,由常熟市慈善總會出資180萬元捐助。救護車配置除顫儀、監護儀、呼吸機各一臺,提升了院前院內急救的整體效率。
北部院區血透病房內還設有慈善血透救助站,開展慈善血透業務。常熟市慈善總會捐贈的8臺進口血透機極大地緩解了醫院設備緊張的壓力,給常熟患者帶來了更好的治療條件。參加常熟城鄉醫保并經民政部門核定的低保、低保邊緣戶需進行血透治療的,常熟市級以上勞動模范患者需進行血透治療和軍烈屬患者需進行血透治療的,到北部院區的慈善血透救助站進行治療,還將享受慈善綠色通道,優先安排治療。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常熟市慈善總會(基金會)得知本地醫療急救中心負壓轉運工作吃緊,立即調取新冠肺炎疫情專項慈善善款,向急救中心捐贈了一臺價值70萬元的負壓急救轉運車,這有效提高了轉運效率,及時為疫情防控工作助了一把力。2021年,為積極開展冬春季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常熟市慈善總會再向常熟市第一人民醫院捐贈價值300萬元的一臺方艙CT,徹底實現發熱患者和普通患者的分級閉環式管理,進一步降低院內交叉感染的風險,保障了疫情防控安全。
標簽: 探索慈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