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記者、愛心企業和志愿者緊密配合,將一批批防疫消殺物資送入管控區——
前天,兩輛大貨車從淮安市金湖縣出發,將70噸愛心防疫消殺物資運抵蘇州。經蘇州市委組織部協調,昨天,蘇報記者、愛心企業代表和志愿者兵分多路,與蘇城多個管控區“行動支部”緊密聯系,協同配合,將防疫消殺物資等分批送入管控區。
每日消殺用量大,物資到位非常及時
兩輛大貨車運抵蘇州的,是84消毒液、酒精消毒劑及消毒洗衣液,由江蘇愛特福84股份有限公司捐贈。防疫物資運抵蘇州后,暫存于蘇州泰子進口有限公司和道氏(蘇州)汽車部件有限公司提供的場地上,兩家公司各自安排專員負責看管。昨天上午開始,蘇報記者、愛心企業代表和志愿者前往物資暫存點,將物資分批送往蘇州工業園區、姑蘇區、吳中區以及相城區的各個管控區。
在姑蘇區天辰花園,當20多箱(桶)共350公斤的84消毒液送抵小區門口,天辰花園“行動支部”委員石曉泉連聲道謝。他說,作為管控區,天辰花園的防疫物資使用量很多,尤其是消毒液,保潔員每天都要為樓體、電梯、垃圾桶等重點部位噴灑消毒,消耗很快,“這次送來這么多84消毒液,正好可以用上”。
同樣為管控區的蘇州工業園區錦溪苑二期和三期,共有15幢居民樓。據該管控區“行動支部”書記杜孟濤介紹,消殺已是小區疫情防控中的日常工作,500毫升裝的84消毒液,日均消耗量在二三十瓶。他說,這次愛心企業捐贈的84消毒液,對管控區來說,真是雪中送炭,送得非常及時。
2月15日起,相城區合景峰匯八期及九期也被劃為管控區,小區每日不定時消殺,消耗最多的就是消毒液。“感謝金湖人民的厚愛,感謝蘇州日報的關心,把防疫物資送到了我們最前線。”合景峰匯“行動支部”書記石樂說。
小區內外愛心接力,管控區不孤單
各管控區分處全市各地,每一趟物資運送,都要驅車十多公里甚至數十公里。作為志愿者,潘士堯和何勇珍開著車全程參與,幫忙裝卸和運送。“因為疫情,公司運營受到了影響,大家都出點力,但愿疫情能早點過去,各方面都恢復正常。”潘士堯和何勇珍是公司同事,潘士堯負責開車,何勇珍負責押車,幫助管控區運送了多批防疫物資。接下來,他們還將繼續參與防疫志愿工作。
管控區內外,還活躍著更多志愿者的身影。在天辰花園門口,由志愿者組成的小推車隊伍,正將米面油、外賣等運送進小區,其中包括這次愛心企業捐贈的消毒液。志愿者中,來自中國移動的芮艷曉說,當得知天辰花園需要志愿者后,她和同事主動報名。正是有來自各個崗位的志愿者的參與,確保了小區內外的愛心接力不斷檔。
在蘇州工業園區花語江南小區,“行動支部”的成員們,在成立初便劃分為了物資組、宣傳組等多個職能小組。該管控區“行動支部”書記于明正說,小區內和小區外的志愿者團隊作為防疫力量的補充,為“行動支部”的工作提供了極大支持。
在蘇州工業園區瀾溪苑(瀾調國際)管控區,“行動支部”副書記徐文遠說,小區成員暫時“禁足”,卻不孤單,因為“行動支部”、物業人員以及志愿者全部進入了“戰時狀態”,一有任務就快速反應。“盡管工作壓力、心理壓力都很大,但我們的心愿只有一個,就是通過大家的努力,盡早讓小區解封,讓居民回歸正常生活。”正是在多方協同配合下,該管控區還順利建立了協調機制,滿足了部分業主的線上就醫以及孕婦送醫孕檢等需求。
發揮專長,蘇報人奔忙在“行動支部”
在運送防疫物資過程中,運送隊伍還遇到了多位“熟面孔”,他們是蘇報記者,目前也是各“行動支部”的骨干成員。在蘇州吳中區尹山湖湖景花園三期,聽說蘇報記者在小區門口搬運物資,該管控區“行動支部”書記朱澤洲一撥電話,就喊來了蘇報記者劉爭。原來,作為該小區住戶,劉爭已在“行動支部”服務了多天,目前是37號樓樓棟負責人,主要負責收集樓內住戶的需求,并第一時間反饋給“行動支部”,同時為相關住戶運送生活必需品,并挨家挨戶上門核查居民們的核酸檢測信息。
“面對這個有4000多人的大型小區,抗疫人員采取了‘包干區’的方式,做到每幢樓對接一位黨員,只要‘包干區’住戶有需求,就及時聯絡,做到有求必應、有問必答。”湖景花園社區黨委書記沈芳說,活躍在管控區內的蘇報人,同樣是抗疫行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在姑蘇區天辰花園小區,作為“行動支部”成員,蘇報記者王芬蘭承擔著小區內外的信息溝通工作,同時不忘本職工作,發揮專業特長,以第一視角沉浸式報道的形式,推出了微紀實系列短視頻,將管控區內的戰疫情況實時對外播報,鼓舞戰疫士氣,普及防疫知識。
“為了戰疫情,‘行動支部’的工作一直忙得連軸轉,蘇報記者的積極參與,為我們分擔了很多,讓我們更有力量。”朱澤洲說。(蘇報記者 天笑 葉永春 葛芝 王小兵 方勇 鄒強 吳濤 趙晨民)
標簽: 江蘇蘇州我們和行動支部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