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鄉村游成為熱門,偏處蘇州一隅的相城區馮夢龍村更是成為網紅景點。而在十年前,馮夢龍村還不叫這個名字,環境與現在相比,更是大相徑庭。
張嵐手中的這張照片拍攝的是馮夢龍村十年前的景象,看起來和其它的江南農村好像沒有任何區別,平平無奇的兩層小樓,旁邊是雜亂無章的草地,空地上還堆積著各種垃圾,村子里的道路基本都是水泥鋪的,不寬,只能容納一輛轎車開過。“說句老實話,在那個時候,請人家來都沒有人愿意來的”,張嵐說。
這十年的時間過得非常的快,如今的馮夢龍村已經“脫胎換骨”,一年四季游客不斷,火到進村的大馬路都堵成“停車場”,它到底有多美?一起去看看!
村里面家家戶戶都造起了兩層小別墅,家門口的柏油路也是又平整又寬敞。
吃過飯了到荷花池邊上賞賞花、拍拍照、發發朋友圈,點贊量肯定是杠杠的。
在村里走著走著,就能偶遇到馮夢龍故居,站在這里就能感受到穿越時空的文化氣息。
如今的馮夢龍村到底是怎樣煉成的?這個故事還要從2014年說起。
“馮夢龍村以前最早是叫作新巷村,就是說馮梗上有個姓馮的作家,那時候感覺這個很遙遠,就是完全沒有跟自己的生活產生聯系過,沒有想到”,張嵐回憶。
“最早的時候,整個新巷村可以說是在東橋鎮的最最北邊,非常偏的一個犄角旮旯,我記得那時候,小時候去鎮上上學,騎自行車要騎一個小時多。村民主要就是種田,就是以農民為主”,張嵐說。
2014年,在馮夢龍誕辰440周年之際,黃埭鎮新巷村正式更名為馮夢龍村。修復馮夢龍故居,新建馮夢龍紀念館和書院,在外打工的張嵐也決定回村,成為了一名講解員。
在張嵐眼中,以前的馮夢龍村是一個空心村,年輕人都往外面跑,留下老人小孩在這里生活,現在不僅是年輕人回來了,還有全國各地的游客也來到這里。
鄉村旅游的發展更是讓“魚米之鄉”迸發出了新的生命力,馮夢龍村是黃埭高新區探索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縮影,胡橋村建起了6000多平的“美麗菜園”,“春申西塘 夢里水鄉”景區去年落成。
“確實讓人來了不想回去,這樣的變化,讓我感覺到非常的自豪,也很驕傲”,張嵐說。
靚麗顏值持續刷新,到處彰顯勃勃生機,打造出“讓城市更向往”的鄉村振興“亮眼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