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福島核電站污水處理計劃,日媒透露,東京電力公司已確認方針,預計于今年四月中旬開始著手海底管道放水口的修建工作。
據日本《產經新聞》3月30日報道,東京電力公司預計通過海底管道向離岸1公里處的近海排放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污染水,目前已確定方針,預計將于今年四月中旬開始著手管道放水口的修建工作。
2011年3月福島核事故發生后,日本方面為持續冷卻核反應堆而導致大量核廢水產生。日本政府于2021年4月做出決定,計劃于2023年春季前后將核廢水過濾和稀釋后排放入海。東京電力公司計劃通過海底管道,將核廢水排放至近海約1公里處。據報道,東京電力公司稱將從福島第一核電站5號和6號機組東側附近挖通海底巖層并在其中插入管道,處理水將在未設定漁業權水域進行排放。
據此前報道,福島一核產生的污水已通過“多核素去除設備”(ALPS)去除了氚以外的大部分放射性物質,作為處理水保存在儲罐內。東電將在確認氚以外放射性物質低于標準值的基礎上,用海水稀釋100倍以上,使每升的活度低于1500貝克勒爾再進行排放。
《產經新聞》報道稱,為鋪設管道做好準備,東京電力公司將對相關海域進行磁力勘探等。據悉,目前海底隧道的建設尚停留在地面工程,此次海底的修建工作開始后,核污水排放的準備工作也將正式開展。
針對處理水排海計劃,目前日本國內外均存在質疑。據日本廣播協會(NHK)30日報道,福島縣和宮城縣的多個民間組織于當日向東電及日本經濟產業省提出了一份18萬人的聯合署名,稱處理水排放計劃仍未得到民眾及國際社會的理解、且會對當地經濟造成負面影響,希望謀求除排放以外的其他處理措施。
據此前報道,日本政府曾于去年底與東電公司就福島“風評”被害影響制定賠償標準。風評被害是指在福島核泄漏事故之后,福島當地的農產品、海產品等因為核污染威脅而名譽受損,失去市場競爭力。
此外,目前日本政府正計劃強化對處理水排海的監管工作。NHK報道指出,日本政府相關機構于3月30日通過會議確定,將大幅增加核電站附近的氚濃度監測點,由目前的12個增加至54個。在當天舉行的日本環境省和東京電力公司等的視頻會議上,相關方案獲得了認可。
作為日本的鄰國,中韓兩國都反對核污水排海。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曾表示,太平洋不是“日本的垃圾桶”。目前,中韓兩國仍然對福島等受核事故影響地區的部分食品采取禁止進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