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六安市數據資源管理局了解到,自去年11月六安市綜合窗口改革運行 “123+3”模式以來,該市實行“前臺綜合受理、中臺技術支撐、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辦事效率顯著提高,審批時限大幅壓減。
六安市在政務服務窗口進行“123+3”模式改革。六安市數據資源管理局指導各單位梳理政務服務事項清單,劃分出300余個事項大類607個子事項,將子事項的辦理場景和申請材料進行匹配。改革后,該市設立1個 “無差別綜合受理”通辦窗口,企業開辦、工程建設項目2個主題窗口,稅務、醫保、人社等3個專業窗口。同時,設立“精品一件事”“跨省(長三角)通辦”和“辦不成事”反映窗口3個特色窗口。同時,對政務服務中心進行綜合改造,設置7個業務功能區辦理前臺受理業務,后臺審批則集中設在二樓,實現與群眾“不見面”審批。
“改革前,各個職能部門分散‘擺攤設點’,一個窗口只能辦一個部門的事,群眾辦事滿大廳跑。 ”六安市數據資源管理局副局長黃兵告訴記者,通過改革,分散的事項得到優化整合,7個業務功能區可辦1500余個事項,“一窗”可辦多部門多件事。通辦窗口提供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保姆式”服務,該窗口日均服務群眾200余人次。 2個主題窗口進一步壓縮企業辦理業務時限,“企業開辦”涉及的7個事項、“工程建設項目”涉及的50個事項全部實現并聯審批,企業開辦壓縮至“1日辦”,政府類二次裝修等項目在20個工作日內完成辦理。 3個專業窗口實現“一窗收件、分類辦理、統一出件”,稅務、醫保、人社3個專業窗口打破壁壘,提高服務效率。
通過“精品一件事”窗口,該市提供“人才就業”“我要開網約車”等200余個一件事聯辦服務,平均辦理時限、申請材料減少了40%;“跨省 (長三角)通辦”窗口則可辦理不動產登記資料查詢、領取養老金人員待遇資格認證等101個跨省事項和119個長三角 “一網通辦”事項,讓群眾異地辦事暢享“同城服務”。針對窗口不作為、推諉扯皮沒辦成的現象,群眾可以在“辦不成事”窗口反映,通過協調督辦促成問題快速解決,因政策限制或其他客觀原因無法辦理的事項,也由該窗口工作人員解釋疏導、化解矛盾。
·編后·
提升政務服務質效,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實施流程再造,提升群眾便利度。六安市在政務服務窗口開展綜合窗口改革,以方便群眾辦事為目標,設置綜合性特色服務窗口,打通部門間的數據聯系,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辦事群眾因此獲得了更加優質、便利的政務服務。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