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瀛洲鎮仁里村,千年古村自古流傳一句順口溜:“上門獅,下門犭回,東井屋基好拼臺?!比世锏奈瑾{具有很大的影響力,曾1956年獲得徽州地區一等獎,參加省調演。
舞獅是仁里村一直以來流傳的習俗,非遺文化。在新春元宵節之際,隨著南門鐘聲“咚”地敲響,全村人頭攢動,叫喊聲、喝彩聲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
仁里舞獅的獅為五彩獅,獅子五彩斑斕,雌雄一對,還有一頭小獅子。舞獅分舞臺表演和街游表演。舞臺表演有全堂獅和鬧花燈。先說全堂獅,獅小鬼耍著獅球出場,母獅在緊鑼密鼓中登上兩桌高的臺盤上,騰空翻跟斗落地登臺,雄壯威武,“噫!噫!”地發出吼聲,接著搖頭擺尾地迎來母獅。雙獅表演配合有序,調情打趣,動作滑稽、逼真。特別是雙獅豎立擁抱,貼近親昵的演技,逗人嘖嘖稱贊。獅子鬧花燈一節也特別精彩。雄獅子叼著系有紅頭繩的圓花燈,雙腳撥打著彩燈搖搖蕩蕩,會動的眼睛左顧右盼,忽東忽西地與花燈嬉戲。配上那“咚咚鏘,咚咚鏘”的節奏,那悠閑的樣子,令人嬉笑叫絕。此外,表演打瞌睡入夢鄉后被蚊蠅咬醒,打滾驅趕昆蟲、搔癢、顯爪子、爬屋柱等動作,處處風趣逼真。舞獅的街游表演,在村中主要巷道或是進入尋常百姓家進行。家中表演分全堂獅和麻糖獅兩種。全堂獅大部分都是新婚夫婦及其家人邀請而來的。跳麻糖獅很簡單,打個跟斗,轉上幾圈子,家中小孩從父獅口中鉆出來,“過獅子口”,表示消災除邪。
千年古村鄉村振興發展號角已吹響、步伐已邁出。仁里舞獅非遺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大大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引領帶動鄉風文明新時尚,全面賦能村文化振興。(汪蕊琦)
標簽: 新婚夫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