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7點左右,背著書包的學生騎著自行車在機動車道上你追我趕,身旁不時有滿載的大貨車呼嘯而過。路肩上的綠化帶里,行人拿著打開手電筒功能的手機,正在探路。這是2月23日晚習友路上發生的一幕。近日,有合肥市民向本報反映稱,家門口的習友路建成3年了,卻一直沒有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出行不便且有安全隱患。
居民被逼走上綠化帶
2月23日,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來到了合肥市高新技術開發區習友路(梅雨池路-方興大道)探訪。
從習友路與梅雨池路交口的北雁湖地鐵站4號口和3號口至習友路與方興大道交口,長約5公里的道路上,僅有不到2公里建設了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
該段習友路兩側的綠化帶內種植了樹木和灌木叢,土地上還被踩出了一條明顯的“人行道”,部分地塊上還出現了凹陷。據目測,綠化帶上至少可供兩部汽車并排行駛。
“如果不從(綠化帶)上面走,就得走機動車道。”一位正帶著孩子步行的行人說,白天光線充足,在綠化帶上行走還比較安全,但是一到晚上,視線不好就比較麻煩。
學生只能在機動車道騎自行車
在習友路與永和路交口、習友路與創新大道交口,往西50米的位置均豎立了一個車道標識牌,其中非機動車道標識指向了機動車道旁的綠化帶。順著標識牌向前,還有一座公交車站臺。
“晚上讓孩子騎車我擔心不安全。”一位學生家長說,她的女兒在附近上學,因為沒有非機動車道,擔心孩子安全,她只要有時間都會來接送孩子。
“我們都習慣了。”正騎著自行車在機動車道上等同學的一名學生說道。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習友路(梅雨池路-方興大道)沿線除了有旭輝湖山源著、嶺湖墅、新華御湖上園、北雁湖金茂灣、復興家園等住宅小區,還有合肥市夢園小學(西區)、夢園中學、中國國際智能語音產業園等學校、科研院所。而在習友路兩側有數處正在施工的工地、道路,以及通威太陽能(合肥)有限公司等廠區,經常有大貨車在該段習友路上借道通行。
居民質疑慢行系統遲遲不開工
家住合肥柏堰湖生態公園附近的居民趙先生說,2019年,他搬到附近居住時,門口的習友路就一直沒有慢行系統,路口的合肥軌道交通4號線北雁湖地鐵站修建前后,也一直沒有正規的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
趙先生認為,“如果說是老城區道路,沒有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還能夠理解,為何像高新區和習友路這樣的新區新路也沒有呢?”
2月22日下午,就此事,記者來到了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林溪社區居委會。據工作人員回憶,2020年左右,他們社區就曾接到過居民關于該段習友路無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的投訴,“我們當時就上報給了城管和建設部門。”
據資料顯示,2021年5月25日,針對居民關于該段道路缺少慢行系統的投訴,高新區建設發展局曾表示,因目前習友路下穿(由市重點局建設)和軌道正在施工,考慮到施工破壞等因素,人慢設施建設將結合周邊地塊開發程度逐步完善。
但是居民對這個解釋依舊有疑惑,“如今習友路下穿和四號線北雁湖地鐵站已經通車,就算涉及四號線南延線工程,那石蓮南路至方興大道段的習友路總沒有地鐵吧?”
高新區建發局暫未回復
2月22日至23日,針對沿線居民關于該段習友路缺少人行道、非機動車道的反映,記者多次聯系了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發展局,但暫未得到該部門回復。
針對此事,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將會持續關注。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常誠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