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天氣乍暖還寒,在合肥市廬江縣龍橋鎮盆形村金盆山梅花生態產業園,料峭的寒意中又有陣陣暗香襲來,千畝梅花迎春盛開。這1500畝盛開的梅花不僅是春日合肥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更是廬江縣許多農戶的致富“花”。未來,金盆山梅花生態產業園也將是合肥周邊游客吃住游玩的“網紅”打卡處。
梅花迎春開 農戶笑開顏
記者走進金盆山梅花生態產業園,不同品種的梅花映入眼簾,除了盛開的梅花外,記者還看到有許多農戶正喜笑顏開的采摘著梅樹上的梅花。只見農戶們有的身背一個小竹簍,戴著手套馬不停蹄的采摘著梅花,有的撐著雨傘或者拉著塑料布在梅樹下接著抖落的梅花。
“我們采摘的是綠萼梅,有藥用價值。”正在采摘的農戶告訴記者,他們都是附近的村民,幫助產業園采摘綠萼梅,工作量按照采摘重量計算,采摘季的時候采摘的農戶每天幾乎都能賺個一兩百塊錢。采花農戶喬學銀說,“就在家門口一天能掙一百多塊錢,采二十多天,能掙兩三千元。既賞了花,又掙了錢,非常開心。”
安徽紳坤林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芮森林介紹,目前產業園的發展主要就是靠綠萼梅,這種花顏色潔白、香味濃郁,不僅觀賞性佳同時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返鄉創業前 已落戶上海
廬江縣龍橋鎮盆形村的綠萼梅種植于2014年起步,芮森林看中了綠萼梅花苞的市場前景,回到家鄉流轉了500畝山地,按照“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建設綠萼梅基地。經過多年發展,2018年盆形村的綠萼梅種植面積擴大到1500畝,每年能給當地群眾帶來上百萬元的收入。
今年48歲的芮森林年輕時在上海打拼多年,返鄉創業之前他已經將戶口遷入上海,準備長期在上海生活,但家鄉的變化以及對家鄉的牽掛讓他義無反顧地返鄉創業。2013年,芮森林選擇放棄上海相對穩定的生活,回鄉創業。“當時家人朋友還是很反對的,因為在上海生活的事業都還挺穩定的。”講起當初執著的選擇,芮森林笑著說,畢竟家鄉還是家鄉,回家還是很親切。
樹花景一體 促農戶增收
“我們的綠萼梅進入了豐產年,基本上畝均收益6千至1萬元。銷售方面都是提前訂單銷售,我們會根據客戶的需求量進行分配,目前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芮森林告訴記者,綠萼梅的花苞基本都是客戶上門收購,目前的市場主要是藥材和保健市場。客戶收購后,會對花苞進行二次包裝加工流入市場進行售賣。
芮森林表示下一步他們也將擴大規模同時準備做成產業鏈,加工包裝綠萼梅相關產品打造自己的品牌。同時,產業園內也培育了各種品種的梅花,他們會將其以苗木、盆景等形式供應于城市道路建設、公園花園綠化以及美麗鄉村建設。此外,產業園也在打造“梅文化交流中心”,全面展示梅花的歷史沉淀,通過展品與梅花藝術品,讓更多人了解梅文化。
記者了解到,該產業園目前土地流轉年付租金50萬元左右,為廬江縣龍橋鎮盆形村和礬山鎮楊山村分別每年帶來村集體收益12萬,帶動農戶就業400余戶,每年能給當地群眾帶來上百萬元的收入。
“梅花”綜合體 “梅”中“賞學游”
值得期待的是,記者在金盆山梅花生態產業園內看到,產業園內正在建設金盆山梅花產業園綜合體項目的游客接待中心。記者了解到,當地依托環巢湖文旅產業發展契機,緊密結合一二產農業特色,以“梅花”為主題打造獨具特色的農文旅融合發展特色試驗基地,堅持走農旅富民之路,助力鄉村振興,帶動群眾共同致富。
據了解,該項目有效整合自然資源優勢、區位優勢、以及農業項目產業優勢,計劃打造安徽乃至國內最大的以梅花產業為核心元素的,集種植、加工生產、文旅綜合開發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未來計劃在此基礎上發展民宿、梅花茶道體驗區、農業勞動教育研學、寫生培訓基地等一系列的農旅結合體驗區。”芮森林介紹說,目前產業園的游客接待中心預計今年年底完工,明年逐步發展綜合體內的各項文旅項目。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靜文/文 任逸瑋/攝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