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入選2021年度全省十大改革案例背后——
市人才發展集團創新亮點何在?
“爭當改革排頭兵、改在發展關鍵處、改出群眾獲得感、增強落實穿透性。”日前,省委改革辦公布2021年度全省十大改革案例,要求各地各部門用足用好這些改革成果,形成更多的改革品牌。其中,“蕪湖市成立全省首家人才發展集團”成功入選,為全市唯一。
2021年7月,蕪湖在全省率先成立人才發展集團,加速優質人才資源集聚。除了這一“全省率先”之外,市人才發展集團創新亮點何在?對全市招才引智工作起到了怎么樣的促進作用?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探訪。
市場化導向 科學定位集團功能
蕪湖組建人才發展集團,是為了促進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等深度融合,構筑人才創新創業良好生態,為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設人民城市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
市人才發展集團按照“黨委領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服務人才”原則,實行集團化運營管理模式,構建“集團總部、專業平臺、經營實體”三級管理架構。在此基礎上,確立科學的功能定位:主要開展人才招引獵聘、人才項目投資、創新創業孵化、人才公共服務、產教融合發展、人才數字大腦建設、人才公寓運營管理等七項核心業務,探索構建“人才+服務+資本+產業”運作機制。
自揭牌成立以來,市人才發展集團以超常規思維謀劃推進人才集團首創之年各項工作。對首批劃入的市勞動保障人力資源有限公司、蕪湖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有限公司進行調研指導,凝聚發展合力,努力打造全市人才工作“總服務商”和“城市HR”。截至2021年底,全市新招引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74個、領軍人才150人、高端人才1500人;引進高校畢業生3萬多人、同比增長85%;初步構建了市場化、專業化、產業化的現代人才發展新體系。
立體化推介 構筑人才集聚磁場
“我們學習借鑒深圳、青島等地人才發展集團運營管理經驗,全方位開展‘紫云英人才計劃’政策宣傳,全力營造求賢若渴的濃厚氛圍。”市人才發展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9月底,我市啟動“全國百所高校大宣講”,市委主要負責同志帶頭與20萬大學生線上線下交流互動;
12位市級領導分別帶隊,攜本市企業組團赴廣州、西安、武漢、重慶等地15所知名高校,開展政策宣講和現場招聘活動。
我市還舉辦2022紫云英人才新春聯誼會,著力增強人才情感認同。啟動“紫云英人才計劃”,實施“3113”人才工程,計劃“十四五”期間新招引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300個、領軍人才1000名、高端人才1萬名,累計引進30萬名大學生。
開展立體化推介招攬人才的同時,市人才發展集團精準對接,暢通校企交流合作。如開展十大新興產業鏈人才需求征集,摸排我市1800多家重點企業,征集百萬年薪崗位200多個、急需重點人才崗位2.5萬個,與全國10多家知名獵頭公司、20多所高校初步建立合作關系;為奇瑞、海螺、美的等重點企業和重大“雙招雙引”項目組建服務專班;與安徽師范大學等10所在蕪高校發起成立蕪湖高校人才發展合作聯盟,組織大學生入企參訪、實習和就業簽約過萬人;“線上+線下”融合,開展2022年蕪湖市紫云英人才援企穩崗攻堅行動,已在安徽亳州、河南南陽等地開展專場招聘活動。同時,學習借鑒“有中心、無邊界”的浙江創新中心模式,建設安徽創新中心,力爭將安徽創新中心打造成為蕪湖科創產業孵化策源地、安徽省高端人才發展強引擎、長三角區域產業創新新高地。
便捷化服務 重構政策兌現流程
去年12月30日,我市“紫云英人才計劃”政策兌現首批資金集中兌付,658名青年英才領到租房補貼,實現了一個月內完成政策申請到兌現的全過程。這是市人才發展集團開展便捷化服務、重構政策兌現流程的一道縮影。自成立以來,集團全面梳理人才政策兌現的流程環節和痛點堵點,重構了政策兌現流程。
目前,市人才發展集團全面承接“紫云英人才計劃”涉及市直13個部門和10個載體單位的21項政策兌現服務,升級擴容“蕪湖紫云英人才服務平臺”,上線紫云英人才服務平臺微信小程序,實現“人才政策一站查、補貼一站領、服務一站辦”,打造政策兌現“網購式”體驗。升級蕪湖人才網,搭建蕪湖招才引智最優平臺和城市人才服務專屬IP。自平臺啟用以來,移動端使用量達30余萬人次,辦理業務9627件,3700多名高校畢業生通過“秒批、秒辦”領取生活補貼和穩定就業補貼,實現“即申即享”“零材料”辦理。
厚植人才成長沃土,激活人才發展“一池春水”。市人才發展集團相關負責同志表示,將深入貫徹中央、省、市相關會議精神,健全人才服務機制,優化人才服務環境,著力提升服務效能,把服務工作做到人才心坎里,讓各類人才在蕪湖工作生活更安心、更順心、更舒心!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