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馬鞍山市認真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深入推進水資源管理和節約用水工作,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指標連年達標,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節水載體創建等工作卓有成效,各類節水宣傳活動有聲有色,全社會節水、愛水、護水意識顯著提高。
節水宣傳入民心
3月22日是第三十屆“世界水日”,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五屆“中國水周”。今年圍繞“珍惜地下水,復蘇河湖生態環境”宣傳主題,馬鞍山市水利部門以線上+線下的立體化、全方面態勢,不斷延伸觸角,同步開展全市公共機構節水宣傳周活動。
活動期間,重點宣傳節約用水和綠色發展理念,采用縣區+部門多形式參與、多樣化聯動的形式,圍繞《長江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線上線下宣傳。發動各載體、各公共機構利用電子屏、公告欄、滾動字幕、宣傳畫、宣傳長廊等多途徑、多媒體開展節水宣傳,提高公共機構干部職工節水意識,發揮公共機構示范引領作用,促進形成全社會節水的良好風尚。
同時,還充分利用新媒體手段,在馬鞍山電視臺黃金時段持續播放節水宣傳短片,依托馬上app、馬鞍山日報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推送節水宣傳信息和開屏海報,同步開展節水有獎競答,形成多元化的融媒體宣傳矩陣。
近年來,馬鞍山市緊抓“世界水日 中國水周”等重要節點,大力開展節水“四進”宣傳活動,通過宣傳載體的構建和系列活動的開展,切實增強了居民水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和節水意識,努力營造了全社會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監督、共同保護水資源的濃厚氛圍。
節水工程促發展
在安徽國星生物化學有限公司的生物監測點,錦鯉在水里游得很自在,而這些錦鯉的養殖用水,是經過循環處理后的尾水。作為省級節水型企業,國星生物“軟硬兼施”,以技術改造提升節水水平,使廢水綜合利用率達95%以上,每年節約水量200余萬噸。
從“要我節水”到“我要節水”,社會各界根據自身實際,掀起節水型企業、節水型高校、節水機關等節水載體的創建潮。
近年來,馬鞍山市以開展“節水型+單元”創建為主線,大力創新管水、用水模式,積極探索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在推進節水管理,發展水循環經濟,通過節水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實踐。創建過程中,各級領導高度重視、組織保障有力、全社會齊抓共建,重點開展創建節水單元、普及節水器具、實施企業節水技術改造、城市供水管網改造、強化污水處理廠建設等多項行動,推行全過程節水管理,全面提升創建工作成效,開創節水工作新局面。
截至目前,馬鞍山市共完成了三縣三區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工作,實現全市縣域節水型社會全覆蓋;成功創建2家省級節水型高校,9家水利行業節水機關,20家省級節水型企業,28家市級節水型企業,122家市級節水公共機構;完成當涂經濟開發區省級節水工業園區試點創建工作。
節水工作齊發力
水是萬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而水資源并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為了念好節水“緊箍咒”,今年以來,馬鞍山市水利部門堅持節水優先,強化水資源監管能力,“多點齊發”筑牢“水支撐”。
(一)筑牢“水支撐”,從政策保障上發力
建立共建共享、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制定并印發《馬鞍山市“十四五”水資源消耗雙控實施方案》《2022年節水調水工作要點及重點任務清單》,市水利部門聯合市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同向發力,加強用水總量和用水效率指標管控,持續推進江河流域水量分配,科學調度水資源,合理規劃水資源論證,做到全面節水、合力分水、管住用水、科學調水、節水護水。
(二)筑牢“水支撐”,從監管促效上發力
嚴格執行計劃用水管理制度,對實行取水許可管理的單位全部實行計劃用水管理。加強規范用水總量統計管理,提升水資源管理信息化水平,根據全市年度用水計劃總量,統籌調查好取水戶用水情況。以用水指標作為“紅線”控制不可逾越的目標,加強用水過程監管,對重點取用水單位開展專項檢查,發現問題立即交辦。
(三)筑牢“水支撐”,從載體示范上發力
持續鞏固提升公布達標的縣區建設成果。試點開展清溪灌區省級節水型灌區創建工作;推進馬鋼、中糧生物等7家省級節水型企業,雨山經開區、博望高新區、2家省級節水型園區,馬鞍山學院省級節水型高校創建工作。
(四)筑牢“水支撐”,從節水宣傳上發力
大力開展節約用水宣傳工作。結合世界水日、中國水周、水法宣傳月、全國科普日等關鍵節點,開展線上+線下的多樣式宣傳,“靶”向發力,讓節水法規政策、節水知識、節水成效等節水理念走進校園、走進社區、走進機關、走進企業,提高群眾節水愛水護水的意識,帶動全市人民共同加入到保護和節約水資源的行列中來。
下一步,馬鞍山市將始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水優先,強化用水管理,統籌全面節水、合理分水、管住用水、科學調水等工作舉措,推動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經濟社會協同發展,為全力建設現代化“生態福地、智造名城”提供良好的生活、生產、生態用水保障。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