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送暖之時,
一場備受關注的“云洽談”,
顯現出合肥穩“鏈”的決心。
4月29日晚上,合肥市重點產業鏈項目“云洽談”活動在市政務中心舉行,這也是今年首場頂格推進的“云洽談”活動,切實落實了市委、市政府“堅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兩手抓兩手都要強”的部署。
一塊屏幕,兩個會場。
這場相約,實現了“招引‘鏈上’企業、進行‘云上’洽談、可用‘晚上’時間”,成為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和穩定的“關鍵一招”。
這場相約,既是合肥主動應對疫情沖擊影響的有力行動,也成為推動招商引資提質增效的重要舉措。
江淮蔚來先進制造基地新能源汽車生產線。全媒體記者 張大崗 攝
01洽談
29日晚上5點,市政務中心10號會議室,維護網絡、調試鏡頭……“云洽談”的準備工作啟動。
當會場的指針指向7點20,洽談依次開始。圍繞項目情況、政策支持、推動建議等內容,經過雙方共同努力,最終合肥高新區酷芯微電子總部等多個項目達成初步投資意向。
作為洽談項目之一,酷芯微電子計劃將總部搬遷至合肥高新區。“合肥一個個項目做得很成功,打造起了一條條上下游產業鏈,這讓整個半導體行業都非常佩服。”上海酷芯微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姚海平說,合肥招引項目有熱情、有誠意,非常專業,給他留下了絕佳的印象。
招引好項目,要抓住時機、爭分奪秒。
合肥高新集成電路孵化中心。(資料圖)
這場“云洽談”,旨在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進一步加快合肥重點產業發展,推動重點在談項目盡快簽約和實質性落地。
舉辦“云洽談”,圍繞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和穩定,啟動“三上”活動——即招引“鏈上”企業、進行“云上”洽談、可用“晚上”時間,誠邀各類行業龍頭、專精特新、創新型企業及其總部和優秀創業團隊,入駐“合肥城”,成為“合伙人”。
據了解,此次洽談主要聚焦在集成電路和新能源汽車領域,涉及總投資超過400億元,多個項目產品技術國內領先、填補空白,“補鏈、延鏈、強鏈”作用明顯。
02出招
從“面對面”到“屏對屏”,變的是形式,不變的是誠心。
4月27日,抓經濟發展工作專班會商會提出,要集中開展“三上”活動,危中尋機,著力解決產業鏈安全性和穩定性。
一天后,合肥誠邀“合伙人”的“英雄帖”一出,深圳、上海、無錫等地的企業紛紛來電,詢問項目落戶的政策以及應用場景等。一時間,聯絡專員的電話幾乎被“打爆”,隨著信息、項目匯聚,相關梳理工作正在進行。
細心的人會注意到,“帖子”里明確,合肥對有意來肥的重點企業量身定制“一企一策”,對于研發生產基地落戶合肥的,特別是總部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等科創型企業,視情給予“企業搬家費”“員工安家費”。
這樣的誠意,吸引了許多企業。
4月29日晚,眾人關注的“云洽談”正式開啟,洽談項目集中于“芯”和“汽”,顯而易見,這是合肥戰新產業版圖的優勢構成。企業和城市攜手,奔的就是“共贏”。
市發改委主任拱艷表示,利用晚上時間、招引“鏈上”企業、進行“云上”洽談……疫情之下,這種化危為機的方式,為未來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打下扎實的基礎。
具有多感知功能的仿人機器人靈巧手。全媒體記者 蘇玲 攝
如今的合肥,馳騁在創新發展的新賽道上:
新型顯示器件、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3個國家級產業集群星光閃耀;產業基地、重大新興產業工程(專項)奔騰向前……一個“芯屏汽合”“急終生智”的創新型產業體系正在加快構建。
基于這樣的優勢,合肥招商引資這條“生命線”不斷鏈,2021年新簽約重點項目超1400個,創下新高。
今年一季度,全市新簽約重點項目316個,其中,100億元以上項目2個,50-100億元項目4個,10-50億元項目29個;10億元以上項目同比增長16%。簽約項目中,重點產業鏈項目184個、占比約為58.22%,其中生物醫藥產業項目37個、占比11.7%,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項目34個、占比10.7%;高新技術企業投資項目92個、占比29%;總部類項目32個、占比10%。
03信心
疫情當下,這些行業龍頭企業,選擇在“云上”與合肥洽談,這種創新方式,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通過‘云洽談’的形式,首先就是希望能增強企業的信心。”市投促局局長吳文利給出答案:高位推動,能促進前期成果盡快落地。4月底,共建產業鏈“合伙人”和重點產業鏈“云洽談”接連開展,成為發展的一套“組合拳”。
“懂產業、很專業”,這是參與“云洽談”的企業家姚海平的初印象,更多的企業落戶,看中的也是這里的環境。
營商環境是市場主體的“生命之氧”,合肥將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擺在突出位置,不斷增強市場主體獲得感、滿意度。
在2020年度國家營商環境評價結果中,合肥勞動力市場監管、財產登記、納稅、政務服務、包容普惠創新等5項指標成為全國標桿。
合肥市7*24小時政務服務大廳。(資料圖)
今年春節后,“新春訪萬企、助力解難題”活動迅速開展。從2月到4月,“穩企九條”“批零住餐和旅游業九條”“物流行業紓困”等政策陸續出臺,瞄準企業成長中的“難點”“痛點”“堵點”亮真招、創新招、出實招,營商“軟環境”正在成就發展“硬實力”。
一項項舉措,無不展露出合肥“我負責陽光雨露,你負責茁壯成長”的初心。
人才與城市,看對眼是相遇,筑同夢是機遇,互成就是知遇。對于企業、人才來說,這座城市有著怎樣的吸引力?
“科里科氣”的合肥,規劃布局大科學裝置十余個,聚焦“高精尖”,打造人才強磁場、提升策源力。深化與大學大院大所大企合作,提升協同創新平臺運行效能,共建協同創新平臺30個。
合肥大科學裝置集中區。王世保 攝
數據無言,卻振奮人心。2021年合肥平均每天誕生3.4個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在國內生產總值突破萬億元城市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合肥位居全國城市第14、省會城市第6。
目前,合肥的人才隊伍加速集結,創新力量加速釋放。合肥匯聚各類人才超200萬人,其中已認定高層次人才8000余人,在肥服務院士138人,每10萬人口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2.6萬人。合肥躋身全球科研城市榜前20位、世界區域創新集群百強,連續3年入選“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
像“家”一樣的合肥,為有創業夢想的人創造機會,讓創業觸手可及。今年一季度,合肥共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73947戶,同比增長22.26%。目前,全市實有市場主體總數1401303戶,同比增長18.61%。
近者悅,遠者來。
努力營造資源要素齊全的
創新創業生態圈,
合肥正在吸引更多有夢想的創客們,
成為這座城市發展的“合伙人”,
一起向未來!
文字 | 全媒體記者 華新紅 蘇曉瓊
海報 | 圖個明白工作室
出品 | “湖畔點經”融媒體工作室、“政在進行”融媒體工作室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