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太美太湖,美在山水如詩如畫,是賞心悅目的勝地;太美太湖,美在人文底蘊深厚,是修心養性的圣地;太美太湖,美在發展朝氣蓬勃,是創業就業的寶地;太美太湖,美在生活溫馨愜意,是安居樂業的福地。”這是安慶市太湖縣委書記朱小兵在首屆“熙湖英才”人才日直播活動上以四張名片,分享“太美太湖”之美。
太湖縣舉行首屆“熙湖英才”人才日直播活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個地方的發展,離不開人氣、人才和人心,讓太美太湖更加美麗,需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該縣舉辦此次活動,旨在加快形成天下英才薈萃太湖、創新成果并跑領跑、養人生態近悅遠來的生動局面。
黃姍(左)創業時栽種藍莓
“85后”黃姍在太湖縣創辦了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省級家庭農場,記者見到她時,她正帶領著當地周邊群眾在藍莓基地里忙著除草、澆水、剪枝。
北京語言大學畢業的黃姍,2014年毅然放棄了在北京的工作,只身來到太湖縣發展藍莓產業。8年來,她帶領團隊建設了208畝藍莓產業園,年產值400萬元以上,帶動當地80多人就近就業,年發放務工工資60萬元以上。
2012年太湖縣就出臺了支持大學生村官創業發展的政策,組建了先鋒、學子、巾幗三大創業聯盟。“當初之所以選擇到太湖創業,看中的就是太湖的創業環境。創業十年來,在太湖發展能有今天的成績,真的是感謝太湖領導們的愛才情懷,部門和單位的大力支持。特別是縣委組織部為創業青年搭建的交流平臺,讓一群眾創業青年有了‘家’的歸屬。”黃姍告訴記者。
在太湖,黃姍不僅收獲了自己的事業,還收獲了自己的愛情和美滿的家庭。在當地,黃姍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如今已生養了一對兒女。這位來自潛山的姑娘真正成了“自家人”。
黃姍的創業故事,是太湖縣招才引智的縮影。近年來,太湖縣既重視“外來客”,又注重留住“自家人”,還發掘培育出了一批“土專家”“田秀才”“鄉創客”。
劉強(左)回鄉從事太湖土黑豬——“癡嘿豬”養殖
劉強,2013年回鄉創辦安徽康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從事太湖土黑豬——“癡嘿豬”養殖和銷售。如今,年出欄黑豬3000多頭,年銷售收入了1000多萬元。
查琪云,2018年返鄉應聘村扶貧專干,2019年創立太湖縣琪跡電子商務有限公司。2021年,線上線下的總銷售額達到了400萬,帶動了務工300余人次。
祝寶瑛,2019年回鄉成立軒宇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鋰離子電池研發生產和銷售。目前,公司員工150多人,人均月工資超過4500元,年產值可突破億元。
近年來,太湖縣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堅持黨管人才,突出人才引領發展戰略地位,堅定不移實施人才栽樹工程,下好創新先手棋,突出人才培育、聚集、引領主線,以強有力的人才工作舉措,持續激發人才活力、釋放發展動力。
7月28日晚,以“太湖有約 同向未來”為主題的太湖縣首屆“熙湖英才”人才日直播活動中,黃姍、劉強、查琪云、祝寶瑛4位創業青年走進直播間,圍繞各自的創業領域,講述了選擇回鄉創業的原因、創業路上的艱辛與努力、創業成功的經驗。
記者了解到,該縣舉辦此次活動只是豐富人才活動載體、人才引領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肩負著引進急需緊缺專業人才的使命。
據了解,為企紓困,該縣開展“帶編入企”引進急需緊缺人才工作,實施“事業單位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引進工程”,推行校企合作、定向人才培養舉措和“鄉鎮專場”“線上直播”等招工行動。今年上半年,共引進技能型、大學生人才402人,其中高層次人才36人,引進創新創業團隊8個,鄉村振興“大學生回鄉工程”引進全日制大專及以上學歷239人,為首位產業發展儲備高技能人才300余人,為園區企業招引職工350人,為40家企業102名職工子女解決入園入學問題,為54家企業安排413套職工保障性住房,新建經濟開發區人才驛站1個。
“個人最高可申請創業擔保貸款50萬元(貸款期限不超過3年)。對符合條件的個人創業擔保貸款,財政給予貼息。”“在主體產業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上對大學生返鄉創業給予項目支持。”“領辦村級集體經濟經營項目,3年內每年按年凈收益的10%予以獎勵。”“帶動和吸納脫貧勞動者就業符合相關條件的,優先認定為就業幫扶基地,享受200元/人/月的吸納就業補貼,脫貧勞動者享受300元/人/月的崗位補貼。”“每年評選20個大學生返鄉創業項目,每個項目獎勵2-5萬元。”“每年評選8個產業創新團隊,每個團隊補助6萬元研發經費。”……太湖縣先行一步,主動支持返鄉大學生創業。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是制高點,“大學生回鄉工程”人員的加入必將為鄉村振興提供可持續性的人才支撐。
該縣每年舉辦全日制大專以上學歷村“兩委”成員專題培訓班,適時組織外出學習考察,著力提高履職能力;每年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實施“大學生回鄉工程”;返鄉任職大學生比照村“兩委”成員辦理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全日制本科生村“兩委”成員比照鄉鎮新錄用公務員試用期滿工資水平確定報酬,全日制大專以上學歷村級后備干部比照村“兩委”副職標準落實報酬;每年拿出一定數量的事業編制崗位,面向連續任職滿3年、正常履職的全日制大專以上學歷村“兩委”成員,以及連續上崗滿5年、正常履職的村級后備干部進行定向考錄,暢通晉升渠道;錄用為事業編制的村“兩委”成員(后備干部)根據工作需要可繼續安排到村任職,也可探索跨鄉鎮、跨村任職。
“近年來,太湖縣積極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不斷優化人才政策體系,重點圍繞人才‘引育留用’,設立了4000萬元的人才專項基金,支持返鄉大學生等群體在太湖創新創業,奮力打造縣域人才中心和創新發展高地。”太湖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左小斌向記者介紹。
提升服務能力,釋放人才紅利。一路走來,太湖縣通過不斷探索努力,在積極構建“1+N”人才政策體系的基礎上,厚植沃土,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讓更多“千里馬”在熙湖大地競相奔騰。(實習生 周希祺 記者 陳慶鵬 通訊員 儲麗莎 朱聲灝)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