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復工復產的推進,國內經濟正逐漸走出低谷。這種背景下,6月15日召開的國常會指出,要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總體思路、政策取向,立足當前穩增長,著眼長遠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抓住時間窗口,注重區間調控,既果斷加大力度、穩經濟政策應出盡出,又不超發貨幣、不透支未來,著力保市場主體保就業穩物價,穩住宏觀經濟大盤。
民生銀行高級宏觀研究員王靜文認為,5月數據顯示經濟增速已經見底,未來幾個月將繼續回升。這種情況下,政策基調已不像前期那么急迫,而是既要立足當前穩增長、穩住經濟大盤,又要著眼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本輪疫情仍有不確定性,但考慮到沖擊最嚴峻的時期已經過去,穩健復蘇將是大勢所趨,這就需要對政策節奏進行拿捏,避免大水漫灌造成的物價和資產價格飆漲、經濟結構惡化。
一直以來,加大有效投資都是政策助力經濟回暖的一大主攻方向。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過去兩年,投資增速明顯下滑,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經濟增長。為了確保經濟增速不出現大滑坡,保障就業,通過投資這個抓手,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最新數據顯示,5月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完成額累計同比增長8.16%,較前值下行0.1個百分點,但是不含電力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完成額累計同比增長6.7%,較前值上行0.2個百分點。對此,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后成表示,基建投資是宏觀經濟逆周期調節的“重要抓手”,目前宏觀政策發力基建投資,對基建投資增速形成利多。
作為市場中最活躍的因素,民間資本是擴大有效投資的主力軍。激發民間有效投資活力,推動民間投資平穩增長,對于托底經濟、穩住大盤具有重要積極意義。
因此,本次國常會部署支持民間投資和推進一舉多得項目的措施,更好擴大有效投資、帶動消費和就業,具體包括:在“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和國家重點建設領域,選擇一批示范項目吸引民間投資。深化“放管服”改革。將民間投資大項目納入重點項目庫并加強要素保障。各地要保護民間投資合法權益,嚴格履行政策承諾。支持平臺經濟健康發展,支持民間資本發展創業投資。
就金融助力擴大有效投資而言,國常會提出,鼓勵金融機構采用續貸等支持民間投資,對符合條件項目提供政府性融資擔保。
相關業內人士告訴《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金融機構實施的續貸政策會直接影響放貸決策的松緊,影響企業獲得短期貸款的難易程度及企業對風險的偏好程度。要想以續貸方式更好地支持民企擴大有效投資,尤其是實現小微金融續貸業務的商業可持續發展,銀行一方面應針對小微金融續貸業務研發針對性強、有前瞻性的客戶管理系統,能夠通過模型識別客戶,預測潛在續貸客戶,提高續貸管理精細化水平;另一方面要建立續貸業務的風險管理系統,準確分析、監測和預警風險,加強續貸資金日常監控和全流程盡職管理,提高風險管控水平。(記者 胡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