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獲悉,廣西銀保監局出臺《關于加強金融服務工業強桂 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等文件,細化17項工作措施,推動廣西轄內銀行業加大制造業金融支持力度,助力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廣西銀保監局引導轄區銀行機構圍繞自治區“工業強桂”重大戰略目標和“做優傳統產業、做大新興產業、做實特色產業”工作要求,加大信貸資源投放。截至2022年5月末,轄區銀行機構投向制造業領域貸款余額突破4000億元,較年初增長18%。同時,督促國有大型銀行主動擔當作為,發揮金融服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頭雁作用”,轄區大型銀行支持“雙百雙新”“千企技改”等自治區重大工業項目累計超過300個,信貸余額突破500億元。
打造特色融資模式
廣西銀保監局引導轄區銀行機構聚焦廣西“7+4”產業鏈創新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圍繞制糖、鋁業、汽車、機械、有色金屬等廣西重點產業,“一鏈一策”制定供應鏈融資方案,進一步穩鏈、補鏈、強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全區銀行業為9.87萬家次產業鏈核心及上下游企業提供信貸支持8235.5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7.32%。
其中,建設銀行廣西區分行推出“e信通”“e糖通”等產品,有效解決上游供應商、核心糖企、蔗農、物流等蔗糖產業鏈條中各類經營主體的融資難題。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該行糖產業貸款余額30.39億元,較年初增長51.95%,同比增長47.1%。
華夏銀行南寧分行推出供應鏈云賬戶、供應鏈線上簽約、區塊鏈福費廷等線上化功能,為企業提供更多零接觸、全線上、個性化的供應鏈融資服務。
豐富產品服務“工具箱”
廣西銀保監局鼓勵轄區銀行機構加快完善制造業企業金融產品服務供給體系,準確分析企業所屬類型及經營特點,提供差異化金融支持;同時,運用多元化融資質押、投貸聯動、融資租賃等模式,進一步拓寬制造業企業融資渠道。
其中,中國銀行廣西區分行依托集團綜合化經營優勢,強化投行業務、融資租賃等產品模式組合創新,為客戶量身定制綜合化服務方案。如作為牽頭主承銷商為柳州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發行5億元3年期中期票據,成功為企業募集足額低成本資金。
廣發銀行南寧分行豐富跨境金融產品,為新型電子元器件制造企業辦理出口代付7500萬美元,運用低成本資金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北部灣銀行加大對傳統產業綠色化轉型的支持力度,實現全區首筆碳排放權配額質押貸款、首筆綠色新能源掛鉤貸款模式、首筆綠色應收賬款債融業務落地。
助力“專精特新”企業成長
廣西銀保監局制定《2022年廣西科技金融服務提升行動方案》,督促轄區銀行機構圍繞自治區“千企科技創新”工程,主動服務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實現對自治區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金融服務全覆蓋。引導轄區銀行機構結合“專精特新”企業具有輕資產、無傳統抵押物的特性,推廣專屬金融產品、優化服務模式、提升企業融資便利。
其中,農業銀行桂林分行推出“小巨人貸”,適當放寬信用發放條件、提升授信額度、實現抵押物多樣化,有效緩解科技類信貸產品“適配性”不足的問題。郵儲銀行廣西區分行制定“簡化授信審批——宣傳信用貸款產品——下沉到底主動營銷”的“三步走”方案,目前已為16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授信超11億元。
光大銀行、民生銀行南寧分行等機構打造“桂融通”“光大專精特新貸”“光大培育貸”“易創”等特色金融產品,與北部灣股交所開展合作,設立系列資本市場培育孵化金融產品,實現對“專精特新”企業全周期助力、全場景支持和全生態共贏。
織好政銀企“連心網”
廣西銀保監局加強與政府部門協調聯動,打造銀企對接平臺、園區合作平臺及宣傳推廣平臺,發揮平臺“乘數效應”,全面營造金融助力制造業發展的良好氛圍。推動銀行機構常態化開展“入園區進百企”活動,深入企業、精準對接、延伸服務,著力打通制造業企業融資“最后一公里”。推動轄區銀行機構建立產融對接機制,推進產融信息共享,提升融資對接效率。
其中,工商銀行、交通銀行廣西區分行、桂林銀行柳州分行等機構以舉辦政銀企座談會、融資對接會為契機,建立常態化銀企溝通機制,為企業量身定制金融服務,努力打造“讓企業滿意的銀行”。
柳州銀行來賓分行引導和幫助企業注冊加入“桂信融”平臺,實現企業信用培育、精準融資對接。截至目前,已應用“桂信融”平臺為企業完成融資51筆,融資金額超60億元。武宣農商行依托“桂盛富民”金融服務平臺,推廣數字化金融服務模式,改造信貸流程和信用評價模型,累計發放制造業企業貸款190戶,金額2074萬元。(記者 朱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