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常熟市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研究報告》順利通過專家評審,標志著蘇州范圍首份生態價值報告成績單正式出爐。
經測算,2020年常熟市GEP總值為1722.75億元,較2015年(1522.49億元)增長13.2%,2020年常熟市GDP總值為2365.43億元,GEP轉化率為72.8%,“兩山”通道轉換工作初顯成效。
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也稱生態產品總值,是指生態系統為人類福祉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的各種最終物質產品與服務(簡稱“生態產品”)價值的總和,主要包括生態系統提供的物質產品、調節服務和文化服務的價值。開展GEP核算可以提升人們對生態產品價值的認識,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有益探索。
作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常熟于去年10月在全省范圍率先啟動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工作。通過編制《常熟市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工作方案》,對常熟范圍內的森林、濕地、農田等生態系統類型分布與面積進行詳細調查分析,成功構建蘇州地區首套GEP核算指標體系,并在此基礎上全面開展生態產品功能量和價值量核算。其間,圍繞核算工作召開多次部門討論及意見征求,最終于7月完成《常熟市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研究報告》編制。
近年來,常熟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將“美麗常熟”建設作為高質量發展主軸主線,通過打造由三大生態圈和三條綠色廊道組成的“三橫三縱”大生態格局,擦亮“碧水如鏡、藍天常在”的城市底色,繪就“山清水秀、和諧優美”的人居美圖,營造“底蘊濃厚,全民參與”的生態文化。同時,以“354”產業格局為主攻方向,打造“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常熟樣板,先后被授予首批國家級生態市、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等稱號。(記者 袁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