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一”假期,在徐州這座城市,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步履不停,他們披星戴月,用堅守詮釋勞動之美,用初心守護城市的繁華與溫度,他們是最美的城市守護者!
●蔣宏辰:堅守崗位守護群眾平安
【資料圖】
本報記者 馬國明
蔣宏辰
“別動氣,有事好商量,我馬上到!”4月29日上午9點30分,正在值班的市公安局鼓樓分局銅沛派出所社區民警蔣宏辰,接到了轄區居民李先生的報警電話。
原來,前幾天,李先生經過鄰居老劉家門口時被他家的狗咬傷了手,李先生先行去了醫院進行治療。29日一早,他就找老劉商議醫藥費的問題,兩人一言不合吵了起來。
騎上警用電動車,小蔣很快到了李先生家。當事雙方一個叉著腰、一個揣著手,都是一副誰也不服誰的樣子。小蔣笑呵呵地一手拉著一人,開始調解。1個多小時后,雙方握手言和。
“調解是社區民警的主要工作,解開群眾心里的‘小疙瘩’,轄區治安才能有保障。”25歲的蔣宏辰負責銅建社區,工作3年來,一直堅守在基層第一線,“別看是些小隱患、小問題,可在我們民警眼中,都是影響平安穩定的大事。”
“你這個滅火器壓力不太夠了,節假日更要注意消防安全!”調解完鄰里矛盾,蔣宏辰又騎著小車又在轄區“轉悠”起來。加油站、沿街商鋪、出租屋……一上午很快過去了。
中午在派出所食堂吃完飯,小蔣將上午走訪的情況逐一記錄下來,隨后,拿起一摞反詐宣傳資料又出了門。“這是反詐提示貼紙,咱們在快遞包裹上貼好,讓反詐知識跟著快遞包裹一起到居民家里。”在社區快遞服務站,蔣宏辰和工作人員一起將“反詐提示貼紙”貼到每個快遞包裹上。手上貼著貼紙,嘴里也沒閑著。每當有居民來取快遞時,小蔣都要囑咐幾句:天上不會掉餡餅,都是騙子設陷阱,守好自己“錢袋子”,過節才有好心情……
●袁春雨:讓游客在徐州玩得開心
本報記者 霍雷
袁春雨
4月29日7點剛過,市交警支隊泉山大隊七中隊中隊長袁春雨和同事就已經來到中山南路與和平路交叉口,指揮車輛安全通過路口。
袁春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越到假日,越是我們最忙的時候,今天是小長假的第一天,大部分市民早晨還沒有出門,路上的車輛還不算多。估計9點以后,中山南路和湖東路的車輛就會開始多起來,一直到下午六七點鐘,我們都不會有空閑的時候。”
七中隊管轄的區域主要包括中山南路、湖東路、湖南路等路段。每逢假期,都會有大量的私家車集中到這些路段,人們在游玩的同時,停車也成為了一個大問題。袁春雨和同事們便會不厭其煩地告訴駕駛員什么地方有停車場,哪些路段不可掉頭。
為了保障云龍湖景區道路在節日期間暢通無阻,袁春雨和同事們提前制定了交通方案,在湖東路泰豐盛飯店門口、盆景園門口、金山停車場門口分別加裝錐桶隔離,防止車輛轉彎掉頭影響對面車道的車輛正常通行。在索道斑馬線、金山停車場斑馬線分別安排一名協管隊員,提醒行人過馬路時加快速度,以便提高機動車的通行效率。
袁春雨說:“節假日來云龍湖風景區游玩的游客特別多,大部分還都是外地游客,湖東路、湖南路的交通狀況都會變得非常緊張,這就需要我們交警隊員科學地疏導、管理和指揮,讓景區的道路變得暢通無阻。同時,我們還要溫情執法、文明執法,讓游客在徐州玩得安心和舒心。”
本報記者 秦媛 攝
●操文斌:當好人民群眾的守夜人
本報記者 周濤
操文斌
今年“五一”假期,鼓樓區孟家溝消防救援站副站長操文斌,依然沒有選擇休息。“這是我加入消防救援隊伍以來,第15次‘五一’不放假。”
這幾天以來,操文斌一直堅守在孟家溝消防救援站,時刻準備出動進行應急救援。“臨近‘五一’,我們消防隊的工作除了日常訓練,還會把隊伍前置備勤到人員密集場所或者重點單位場所,第一時間解決突發情況。”操文斌說。
操文斌是浙江衢州人,2008年12月加入消防救援隊伍,多次深入火災現場救援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去年3月,操文斌加入市應急救助服務專班、帶領30名骨干消防力量成立“抗疫保障車隊”,24小時待命,承擔起轉運醫患、運送藥品物資等任務。去年7月30日凌晨,受臺風“桑達”影響,徐州出現100毫米以上的強降雨,部分居民被困,操文斌帶領消防員將多名被困群眾從家中轉移至安全地帶。他先后參加多次應急搶險任務,憑借突出的能力,2012年、2013年連續榮獲個人三等功。2022年4月30日,操文斌榮獲敬業奉獻“江蘇好人”稱號。2023年1月被江蘇省共青團評為江蘇好青年。
操文斌說,他將始終把群眾滿意作為目標,當好人民群眾的“守夜人”。
本報記者 周濤 攝
●張雪:沒有太多假日的概念
本報記者 馬薇妮
張雪
4月29日7點30分,徐州市腫瘤醫院重癥醫學科護士張雪已經像往常一樣,做好了交接班前的準備工作。
上午8點,張雪跟同事完成了交接班,開始了一天的工作。雖然是假期期間,可重癥醫學科里跟平時并沒有什么區別,醫護人員都在有條不紊地忙碌著。
“大爺,我先給您吸下痰,可能會有些不舒服,您堅持下。”張雪來到一張病床前,她先輕聲地提醒患者,然后熟練地拿出吸痰器為患者吸痰。“我們一般都是按需吸痰,因為這名患者用藥后口腔分泌物較多,給他吸痰的頻次可能會高一點。”張雪說。
隨后,張雪又來到另一位患者身邊,和兩位同事一起為這位患者翻身。“這位患者是一位高處墜落傷的病人,身上很多地方都骨折了,我們每兩個小時需要為他翻一次身,防止出現壓瘡。”
張雪告訴記者:“我們科室接收的患者大多數處于無自主活動能力狀態,且病情變化快,我們除了要做好每天的常規工作,及時為患者完成治療和基礎護理外,同時還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神志變化、肢體活動情況以及各項生命體征,并做好護理記錄,不能有一絲松懈。”
很多人都說護士是最辛苦的職業之一,張雪卻已經堅持了8年。“其實我們醫護人員沒有假日的概念,因為無論平日還是假期,我們都需要堅守崗位。有時候確實是很辛苦,但每當看著患者一天天好轉,我都會由衷地為他們感到開心。”張雪笑著說。
●劉海鵬:別人放假,我們更忙了
本報記者 馬薇妮
劉海鵬
4月29日,記者來到徐州市兒童醫院,見到了急診科主治醫師劉海鵬。 7點55分,劉海鵬來到了急診科值班室,“今天我值二線班,主要是接聽120調度中心指令,看是否有患者需要轉運來我們醫院。”沒一會兒,他就接到了邳州一家醫院的求助,要求轉運一名1歲9個月的患兒。劉海鵬介紹:“這個孩子因為發熱咳嗽在當地醫院住院3天不見好轉,還出現了心率增快,所以要立即轉運過來。”隨即,劉海鵬就跟著急救車一起趕往邳州。
中午12點,剛安排好轉運患兒的劉海鵬沒來及休息,就來到了急診科的普通就診區接診。“孩子是受涼引起的發燒,吃點退燒藥就行,您不要擔心。”在診室里,劉海鵬在為一名發燒的患兒診治,他耐心地安慰了患兒家長,然后就繼續接診下一位患者。
“根據以往的經驗,‘五一’假期的急診患兒比平時多。假日往往意味著更加繁忙。”劉海鵬告訴記者,急診科24小時不打烊,連續接診幾個小時不休息、夜間緊急搶救患兒、半夜跟著救護車轉運患兒,這些都是他們工作的常態。
劉海鵬表示,兒科又被稱為“啞科”,因為孩子大多數年齡較小,不會描述癥狀,病情的診斷與治療對醫生的經驗和應急處理能力要求極高。“雖然陪伴家人的時間少了,但是作為一名醫生,我的職責就是堅守在崗位上,守護好患兒的健康。”劉海鵬說。 通訊員 崔玨 攝
●邱子梅:是節都在崗上過
本報記者 陸銘
邱子梅
徐州蘇彭市容環境服務有限公司的環衛工人邱子梅今年54歲,從事環衛工作已經16年。說起過節的經歷,她給出一句真實貼切、言簡意賅的總結:“是節都在崗上過!”
4月29日7點30分,記者在湖濱路和工農南路交叉路口見到了剛剛結束完普掃的邱子梅,雖然早晨風很大、很涼,但她額頭依然有汗珠。
“凌晨5點就到崗了,我負責湖濱路區域,以機動撿拾為主,同事忙不過來了我也得拿大掃帚上。干了兩個多小時,剛剛干完。”邱子梅告訴記者,她從事環衛行業整整16年,一直在一線。正因為一直在一線,所以每年“五一”、中秋、國慶、春節等節日都在崗位堅守。
“雖然放假過節是方便老百姓游玩的,但我們既然是‘城市美容師’,就得對得起這塊招牌。”
“不僅我,我愛人也是環衛一線的,和我同行,只不過他開灑水車,我負責路段罷了。”
環衛工人夫妻的生活是什么樣的?
丈夫開灑水車,都是夜間作業,所以下班的時候正是妻子上班的時間。妻子忙一天,晚上6點下班回到家,丈夫則在崗位上忙碌起來;兩口子兒女雙全,孫子、外孫都有,但是卻沒有時間陪孩子。
“沒事,習慣了,既然選擇了就不后悔。”邱子梅說,她每到累了或者想孩子了,她總會想一些工作中的高興事,譬如她們公司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了;又如城市改造越來越好,就像湖濱路去年年底修繕一新,機械化車輛能更大程度發揮作用,更方便大家保潔了……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