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在鎮江市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站舉辦的鎮江市水稻智能化育秧現場觀摩會上,句容市寶華鎮倉頭村強民稻米專業合作社引進的全省首套集裝箱式育秧生產流水線“亮相”,它將工業機器人搬上了田間地頭,用科技為水稻育秧賦能。
在育秧生產流水線橙色集裝箱的“肚子”里面,有兩套全自動育秧機,把空秧盤放進去,經過鋪土、播種、覆土、灑水、施肥等一系列全自動工序后,僅僅用了8秒,5盤秧苗就整齊碼放到位。這時,另一頭的機器人手臂將秧盤抓起放在托盤上。
寶華鎮倉頭村黨總支書記趙賢財介紹說:“我們過去用老式生產要14個人,現在用智能化生產只要5個人,一天大概能節省1500元錢。”據了解,這種育秧生產流水線是專門為蘇南地區小規模種植設計的,適用于5000畝種植規模的育秧工作。育秧過程中,不僅可以大大減少人力,還能提高效率,一小時可以育40畝稻田所需的秧苗,比傳統的全自動育秧生產流水線效率高出一倍。
九眾九機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正峰告訴記者:“集裝箱式的育秧還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兩三天在這邊育完之后,還可以轉移到另外一個地方去,便于運輸。一到兩個種糧大戶,就可能需要這么一臺設備。”
科技賦能農業生產,在“三夏”來臨之際,句容市農技部門還將在油菜小麥機收減損、水稻機械化插秧、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等方面做好技術指導服務,為糧食生產農機高質量作業提供保障。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