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于6月28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擬從六個方面修改補充刑法。草案規定,從高空拋擲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的,處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有前款行為,致人傷亡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后果,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隨著城市化的高度發展,很多人居住在高樓林立的小區中。遺憾的是,一些人的道德素養和規則意識并未隨之提升,高空拋物事件時有發生,并導致了不少人身傷亡的悲劇。由于高空拋物的隨機性、任意性、兇手的難以鎖定、所拋物品對人身帶來的嚴重傷害,已經成為威脅不特定多數人的社會公害。以刑罰手段劍指高空拋物,將有助減少這一社會公害。
無論從常識角度出發還是從法理角度出發,高空拋物已經不只是不講文明的陋習或者惡習那么簡單,而是視不特定多數人的財產、生命為兒戲的惡行。據權威人士測試,高空拋物的沖擊力哪怕一個小小的蘋果也可能致人傷亡。2018年3月,深圳市某小區一高空拋落的蘋果將一嬰兒砸至昏迷,被送入ICU搶救。高空拋物像隱藏在空中的炸彈那樣危險,任何人從高樓大廈下經過,都可能遭遇天降之禍。高空拋物是置不特定多數人財產、性命于危險狀態下的危害公共安全行為,對行為人處以刑事責任不僅適當,而且必要。
最高法院于2019年11月印發了《關于依法妥善審理高空拋物、墜物案件的意見》。意見指出,對高空拋物行為,應當根據具體情形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傷害罪或故意殺人罪論處,特定情形要從重處罰。高空拋物入刑,意味著再發生高空拋物或墜物等類似事件,尤其是導致人身傷亡的類似事件后,公安部門將啟動刑事偵查程序,動用刑偵技術偵破案件。
根據修正案草案,僅判處拘役的刑罰,是否不利于遏制高空拋物行為,理當深入探討研究。根據刑法,拘役的最高期限為六個月,而尚未造成嚴重后果的普通放火、投毒等危害公共安全行為的量刑則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對比之下,是否顯得高空拋物的刑責較輕?加之查處高空拋物行為往往費時費力,如果處罰過輕,未必能有效懲戒惡行。但畢竟,將高空拋物列入刑法打擊范疇,對其顯示最嚴厲的否定評價,有助于提高違法成本,形成有效震懾。(史洪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