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上坊孫吳墓是中國發現的規模最大、結構最為復雜、出土瓷器最多的大型東吳磚式墓葬,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月1日,國家文物局原則同意了江蘇省文物局上坊孫吳墓保護規劃的請示,上坊孫吳墓的保護工作有了新進展。
規劃尚需作以下必要修改和完善
上坊孫吳墓于2005年12月22日出土,墓坑長21.5米,寬14.4米,為土坑豎穴磚室墓,由封土、墓坑、斜坡墓道、排水溝和磚室等組成,前室頂部置巨型覆頂石,前后室四隅嵌獸首形石燈臺,后室有大型虎首狀石棺座等墓葬設施。
由于上坊孫吳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交匯點記者發現,這次國家文物局對江蘇省文物局保護規劃的請示回復中稱,要求所報規劃尚需作以下必要的修改和完善。
應全面梳理考古研究成果,加強價值評估和現狀評估,客觀評價上坊孫吳墓的歷史價值,明確保護棚保護展示方式的效果和文物病害問題,評估遺址周邊工業污染的文物影響,為科學制定規劃措施提供依據;細化文物保護措施,重點解決墓葬水害問題,評估墓葬原址展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比選回填覆土保護、標識展示等多種方式,確保文物本體安全;完善環境整治規劃,應補充場地豎向排水規劃,采取有效措施疏導地表水流,回填水塘等環境整治措施應有利于場地排水;遺址東側與上坊孫吳墓無關墓葬應進一步明確具體遷移選址和處理措施;簡化展示利用規劃內容,進一步明確考古遺址公園和遺址博物館的功能定位;分析遺址博物館建設的可行性和預期效果,科學確定博物館建設規模、外觀樣式、高度等;主入口和遺址博物館不宜在墓葬與黃龍山中軸線選址建設,建議調整至建設控制地帶西側;進一步完善文本、圖紙,補充墓葬平剖面圖、周邊區域考古調查勘探圖、現狀道路網絡圖等。
切實保護文物本體及周邊環境安全
國家文物局同時強調,要求江蘇省文物局指導地方人民政府組織規劃編制單位,按照上述意見,對規劃進行必要修改和完善后,按照《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意見》的要求,將上坊孫吳墓保護規劃報請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并督促地方人民政府將其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城鄉總體規劃,積極組織有關部門逐步實施。
規劃中涉及的文物保護與展示、環境整治、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實施前應按程序報批。要求江蘇省文物局指導和協調地方人民政府在保護規劃的指導下,進一步做好上坊孫吳墓各項保護、管理工作,切實保護文物本體及周邊環境安全,確保規劃順利實施。
不同意墓壙復原加固工程立項
據了解,國家文物局早在2017年批復江蘇省文物局,原則同意上坊孫吳墓本體保護工程立項 ,但不同意墓壙復原加固工程立項。
國家文物局要求,應堅持最小干預原則,以現狀加固、消除安全隱患為主,做好磚室墓本體加固保護,并注意控制工程規模、范圍和強度,避免過度保護。加強前期勘察、研究和試驗,查明病害類型和成因,評估病害的危害程度,重點查清滲水來源和途徑,為編制保護工程技術方案提供科學依據。工程措施和材料應當盡量符合傳統工藝,保護材料和技術應結合現狀評估進行試驗、篩選之后合理確定。嚴格控制工程規模和范圍,補充預算依據,科學編制預算等等。
孫吳墓發掘工作曾震驚國內考古界
據相關資料顯示,2005年12月22日,當時的南京江寧科學園,在道路施工中發現了一座大型六朝磚室墓,隨后在南京市文物局和南京市江寧區文化局的組織下,南京市博物館、南京市江寧區博物館于2005年12月至2006年8月對其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震驚國內考古界的南京上坊孫吳墓發掘工作歷時8個多月后,一連創下了幾個“國內之最”,是建國以來六朝大墓考古發現之最。2013年,南京上坊孫吳墓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京是孫吳都城建業所在地,考古人員至少已經發現了上千座大大小小的六朝墓,但是該墓規格大,陪葬品豐富,先后出土了六朝考古中前所未見的青瓷器新器形,還有近年來建康都城遺址外六朝墓葬考古首次發現的26枚圖案精美的人面紋瓦當。盡管孫吳墓發現之際,有明顯被盜掘的跡象,但還是發現了金、銀、銅、鐵、漆木、瓷、陶等不同質地的文物170多件及銅錢600余枚。孫吳墓是南京地區六朝墓葬中出土瓷器數量最多、器類最全的一座。該墓為研究孫吳時期墓葬等級制度、大型墓葬結構以及孫吳時期社會禮俗、繪畫、制瓷工藝等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
標簽: 南京孫吳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