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圈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A股的概念比上市公司都多”,雖然是一句玩笑話,卻道出了A股的現狀。目前A股上市公司已經超過4500多家,各種行業、概念、風格板塊加起來大概有400個板塊,概念肯定沒上市公司多,但也從側面體現了A股炒概念的層出不窮。而回眸今年以來概念股中的“王者”,非海辰藥業莫屬。
同花順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海辰藥業股價開啟一輪上漲行情,截至2月24日,年內漲幅為240%??偸兄祻?8.01億元迅速增至82.96億元,3天暴增逾72.79%,位居江蘇上市公司牛股榜首(剔除新股)。
蹭幽門螺桿菌熱度,意外走紅
去年11月底,全球頂級醫學雜志《柳葉刀》發布了一項研究報告,該研究指出中國確診的胃癌人數約占全球的一半,其中約有34萬胃癌新發和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
(《柳葉刀》截圖)
一個多月后,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在今年年初發布的第15版致癌物報告中新增了8種致癌物,幽門螺桿菌慢性感染被列為明確致癌物、三氧化二銻被列為合理懷疑的致癌物,以及6種自來水消毒后的鹵代乙酸副產物被認為具有致畸、致癌副作用。再加上我國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大國,感染率在50%以上。
一時之間,幽門桿菌獲得空前關注,A股趁機炒作,多家公司紛紛表示自家擁有幽門桿菌檢測、抑制產品,相關概念股開始連拉漲停。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市場上“抗幽門螺旋桿菌概念股”達到30余只,其中包括魚躍醫療、達安基因、萬孚生物、蔚藍生物等的熱門公司。
1月7日,海辰藥業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國家藥監局”核準簽發的公司產品注射用艾司奧美拉唑鈉的《藥品補充申請批件通知書》。該產品通過仿制藥質量和療效的一致性評價,并同意公司變更藥品生產工藝,變更輔料依地酸二鈉的供應商,以及變更藥品質量標準等。
據了解,公司注射用艾司奧美拉唑鈉為新一代的質子泵抑制劑,主要適用于消化性潰瘍,應激狀態并發的急性胃黏膜損害等等。
事實上,公司的主要藥品只是和胃病治療相關,并不能屬于完全意義上的“幽門螺桿菌”概念股。因此海辰藥業并未在“抗幽門螺旋桿菌概念股”榜單上。
但盡管如此,海辰藥業仍然被爆炒,公司異動自查公告都發了三封,資本的熱情,直到業績的預告發出后才短暫冷卻。
乘著抗新冠治療藥風口,三個交易日累計上漲72%
新冠變種病毒的強勢來襲,讓各國人民深陷疫情的水深火熱之中。這時,有些上市公司宣稱自己研發出了新冠特效藥,A股顯然也沒有放過這個機會,“新冠藥”概念走紅A股,短時間又出了精華制藥、雅本化學這樣的短線妖股。
2月20日海辰藥業發布晚間公告,“安慶匯辰藥業有限公司年產100噸抗新冠藥奈瑪特韋原料藥及其關鍵中間體建設項目”項目獲備案。涉及項目為一套年產50噸奈瑪特韋產品生產裝置,和一套年產50噸中間體產品生產裝置。項目開工和竣工項目都是2022年,總投資5008萬元,資金來源都是企業自籌。
那么,奈瑪特韋是什么?和抗新冠藥又有什么關系?
海辰藥業解釋稱,公司上述項目的原料藥名稱為奈瑪特韋,該項目的關鍵中間體名稱為SM2。根據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JM)公開發表的文章,奈瑪特韋片/利托那韋片是目前抗新冠病毒的近似特效藥,開發奈瑪特韋原料藥是仿制藥研發的關鍵環節。
同時海辰藥業表示,“該項目涉及的中間體僅限非法規市場銷售,目前無固定訂單,公司與輝瑞公司無任何商業合作。合成該中間體所需的原料渠道尚存在不穩定性,價格存在波動,項目未來投產后收益情況存在不確定性。
盡管如此,投資者依舊對“新冠藥”趨之若鶩。更有不少投資者認定這是海辰藥業進入輝瑞口服藥產業鏈的實錘,期待21日開盤大漲。21日開盤,海辰藥業不負眾望拿下一字板;22日,海辰藥業再次20CM漲停;23日,海辰藥業股價實現連續三個20CM漲停。股價相較2月18日收盤價漲幅超七成,總市值從2月18日的48億元飆升至2月23日的83億元。
與市場的火熱情緒不同,深交所在2月21日晚間下發關注函,要求海辰藥業明確說明中間體的具體銷售市場、銷售路徑等,是否合法合規,生產是否具有商業化意義,以及公司是否存在主動迎合市場熱點炒作公司股價的情形。
2月24日早間,海辰藥業披露回復深交所關注函的公告,并一口氣提示了8項風險,包括奈瑪特韋原料藥和制劑未受到輝瑞授權、中間體能否進入非法規市場穩定的供應鏈體系存在嚴重不確定性等。
隨后,海辰藥業二級市場股價盤中一度大漲后回落。當日,海辰藥業收于68元/股,下跌1.6%。
資本狂歡后,海辰藥業還能走多遠?
在股價走紅的背后,海辰藥業的業績并非直線上升。
公開資料顯示,海辰藥業于2003年成立于南京,公司和子公司主要從事化學制劑、原料藥及中間體的研發、生產、銷售。公司產品涵蓋利尿、心血管、抗感染、消化系統、免疫調節、降糖、骨科等治療領域。主要產品為注射用托拉塞米、注射用替加環素、注射用鹽酸蘭地洛爾、注射用頭孢西酮鈉、注射用頭孢替安、利伐沙班片、恩替卡韋片等等。
簡而言之,海辰藥業主要是一家從事仿制藥生意的公司。
然而,這幾年隨著醫保控費、藥品集采的深入推進,主要產品醫保報銷范圍受限、國家帶量采購及省級聯動招標采購利潤空間下降等原因,公司產品銷量及銷售收入均有所下滑,并且已是連續3年下滑。2020年,海辰藥業營收7.06億、同比下滑23.61%,歸母凈利潤5523.01萬、同比下滑43.21%。
根據其2021年的業績預告,公司去年歸母凈利潤預計為2.88億-2.98億,同比增長422.09%-441.30%,但扣非凈利潤預計為2652.13萬-3712.98萬,同比下降30%-50%。扣非凈利潤在2020年的基礎上又下滑了30%-50%,較2019年的9521.29萬已經下滑超70%。而對于公司的歸母凈利潤數額之所以這么高,主要是因為海辰藥業投資的項目體進行股權轉讓所收獲的公允價值收益,在經營上,海產藥業的產品銷量仍在下降。
那么為什么會這樣呢?主要說來還是海辰藥業的銷售費用率過高了。一般國內醫藥行業平均銷售費率在30%-50%左右,但近三年海辰藥業的銷售費用率分別為61.52%、57.46%、58.81%,明顯高于行業平均水平,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司的經營成本。
而論研發支出水平,海辰藥業卻遠遠低于行業平均。近三年,海辰藥業的研發支出比例分別為6.48%、7.24%、4.1%,不足10%,明顯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同時公司的研發人數也從90人減少至69人。
在國內,藥企重銷售輕研發是一種常見現象,但過于依賴銷售則會使公司核心競爭力不足,從而導致公司業績持續走低。
雖然此次海辰藥業踩準新冠藥的風口,公司股價一路飆升,總市值增長超30億元。但從基本面來看,公司當前的股價和業績波動并不相匹配,待相關概念冷卻后,投資者還需要警惕公司股價的回落風險。
標簽: